大胜甸
在今河北万全县北三里。《大金国志》卷22:蒙古大军三千骑驰突冲击,“主急命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领军迎战于大胜甸。……遂大败,执中以百骑奔还,上怒罢之”。
在今河北省万全县北三里。金大安三年(1211年),蒙古成吉思汗举兵南下,金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领军迎战于大胜甸,兵败,以百骑奔还,即此。
在今河北万全县北三里。《大金国志》卷22:蒙古大军三千骑驰突冲击,“主急命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领军迎战于大胜甸。……遂大败,执中以百骑奔还,上怒罢之”。
在今河北省万全县北三里。金大安三年(1211年),蒙古成吉思汗举兵南下,金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领军迎战于大胜甸,兵败,以百骑奔还,即此。
在今河南荥阳市东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惠王五年(前365),“与韩会宅阳”。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宅阳故城一名北宅,在郑州荥阳县东南十七里。”
又作富替新、福提希。清光绪六年(1880) 建,属三姓副都统。即今黑龙江省富锦市。八年设协领驻防。三十四年 (1908) 置巡司,宣统元年 (1909) 改置富锦县。“富克锦” 为赫哲语,“江边岗地”
亦名壶溪水、马跑泉。汾水支流。源出今山西汾阳县西北白彪山麓,沿山南注,至谷口转折而东,历城东北数十村,东南注于文湖。《水经·原公水注》: “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,东过其县北,……又东入于汾。水注文湖
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南雄路置,属广东布政使司。治所在保昌县 (今广东南雄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南雄、始兴二县地。清嘉庆十一年 (1806)改为南雄直隶州,十六年 (1811) 复升为南雄府,十七
在今山东曹县北。《水经·瓠子河篇》: “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,东至济阴句阳县为新沟。”今皆涸。
即今福建永安市东北贡川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:贡川堡“在永安县东北四十里。旧名固发口市,明嘉靖三十六年,广贼犯境,居民筑以备御, 广六百三十二丈, 高二丈四尺。今有贡川市”。
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三十五里黑狼口乡。清为县中巨镇。乾隆 《宝坻县志》 卷6: 县南“黑狼口者亦巨镇也”。
南宋端平元年 (1234) 改淮安军置,治所在淮安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安、宝应、盐城、建湖等市县地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升为淮安路。南宋端平元年(1234年)改淮安军置,治淮安
西汉改博阳县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北魏改名博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县。初为泰山郡治。后属泰山郡。东汉、晋、宋不改。北魏改名博平县。
①亦名万顷池。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、巫溪县西北万顷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大昌县:千顷池“在县西三百六十里。波澜浩渺,莫知涯际,分为三道:一道东流当县西为井源;一道西流为云安县阳(汤)溪;一道南流为奉节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