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登屿

大登屿

一作大嶝屿。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大嶝岛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0泉州《景物下》:大登屿“在同安县海中”。旧有民居,明洪武二十年(1387)迁入内地,成化后渐复旧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载:大登屿与小登屿“皆广六七里”。


又作大嶝屿。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东南大嶝岛。《舆地纪胜》泉州《景物下》:大登屿“在同安县海中”。旧有民居,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迁入内地,成化后渐复旧土。明末清初屿广六七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土坊镇

    北宋置,属南昌县。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南。

  • 鲜卑

    东胡的一支。秦汉时,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洮儿河之间。附于匈奴。北匈奴西迁后,进入匈奴故地,并其余众,势力渐盛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 “鲜卑者,亦东胡之支也,别依鲜卑山,故因号焉。”东汉桓帝时,首

  • 北峰山

    又名石膏山。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二十五里玲珑山。清魏名世有《游北峰山记》石刻。

  • 三角涌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南三峡镇。据林兴仁主修《台北县志》说:“附近为大嵙崁溪、横溪、三角涌溪,三川汇口之处,地呈三角形,故名。”

  • 伊阙

    一名龙门。即春秋之阙塞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龙门山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十四年(前293),“左更白起攻韩、魏于伊阙”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“伊水又北入伊阙,昔大禹疏以通水,两山相对望之如阙,伊

  • 沙面

    一称沙基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南。自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开埠以来,英、法始经营此岛。租界的五分之四归英,五分之一归法。外国商铺及英、法、德、美、西、葡、 日等国领事署, 皆在于此。区片名。俗称拾翠

  • 睢县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降睢州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在今河南睢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升为睢州。1913年改为睢县,属河南豫东道。1914年属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东部。属商丘市。面

  • 高侯原

   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 东晋咸和三年 (328),刘曜率军追后赵石季龙,“及于高侯,大战,败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岚城县

    隋大业八年(612)置,属楼烦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岚县北二十五里岚城镇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为宜芳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八年(612年)置,治今山西省岚县北岚城。属楼烦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为宜芳县。

  • 鱼泉镇

   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马槽乡。民国《云阳县志》 卷1: 沙沱乡有鱼泉场。(1)在重庆市云阳县北部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槽坝,人口 3570。1930年成集。1992年由鹿鸣、马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