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清河

大清河

①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。在今河北省中部。其源出大行山和恒山南麓,由拒马河、唐河、潴龙河等汇合于成,东流经白洋淀等淀泊,在天津市与子牙河、北运河相汇入海河。历代河道变化大,北宋今白洋淀至文安洼一带称为塘泺,北连拒马河下游白沟河,谓界河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塘泺,缘边诸水所聚, 因以限辽。……凡并边诸河,若滹沱、胡卢、永济等河, 皆汇于塘。”又此时浑河(今永定河)下游南移至安次县,下游合于界河,则界河水系大扩。金大安中滹沱河南迁后,仅潴龙河入注大清河。由于浑河不断变迁,大清河各支流也受夺并。清康熙中筑永定河长堤,大清河河床趋于稳定。

②亦名扣河、清河。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之寇河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:大清河在“城(开原老城)东南十五里。源出分水岭者名扣河,西流一百八十九里至石咀,别名大清河”。

③亦曰北清河。东阿以下至济南,皆济水故道;济南东北为漯水故道。金元以后称大清河。清咸丰四年(1854)黄河在铜瓦箱决口,东北入山东,大清河自东阿旧治西鱼山以下遂为黄河所夺。今惟东平境内汶河分南北二支,北支仍名大清河,西北流注东平湖,又自湖北出为大清河,至鱼山下入黄河。


(1)古水名。又称清河。古济水之下游。西起今山东省梁山县,东北流经东阿、平阴、济南、博兴入于海。金、元、明大清河,改道如今黄河。1855年自今东阿旧治西鱼山以下为黄河所夺。今山东省东平县境有大清河,已非故道。(2)今水名。又称上西河。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。在河北省中部。源出太行山和恒山南麓,由北支拒马河和南支唐河、潴龙河汇合而成。南支诸河汇入白洋淀,泥沙沉淀,出淀后变为清流,在新镇与北支相汇后,称大清河。东流经大片洼淀地区,在天津市汇子牙河后入海河。长448千米,流域面积3.96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09米3/秒。上游多支流,源短流急,汛期同时涨水,下游宣泄不畅,旧时水灾频繁。建国后在上游修建水库,中游整修河堤,下游开掘独流减河,排洪入海,以减免水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椁寺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。《梁书·河东王誉传》:梁太清三年(549),信州刺史鲍泉伐湘州,“泉军于石椁寺”,即此。在今湖南省长沙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八月,“鲍泉军于石椁寺,河东王(萧)

  • 兀刺海

    又作兀剌孩、兀良海牙、斡罗孩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四年(1209),攻西夏,“克兀剌海城,俘其太傅西壁氏”。

  • 管埠市

    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北武阳司东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管埠市 “在乳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武阳镇东,水陆通郴、桂,商民杂居,市井繁盛”。

  • 伍通隘

    在今福建明溪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归化县:伍通隘在“县西二十五里。路出清流县”。

  • 白马井

    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白马井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5昌化军: 白马井“唐咸通中, 命辛、傅、李、赵四将部兵来浦滩过海,兵马渴甚,有白马嘶啖,以足跑沙,美泉涌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儋州:白马井在“州(

  • 柳宿城

    今河北望都县东南四十五里柳絮村。《史记·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》: 元朔五年 (前124),封中山靖王子刘盖为 “柳宿侯”。即此。

  • 通甸汛

    即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通甸乡。清有把总外委驻防。

  • 鄂勒欢绥芬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绥芬河支流小绥芬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绥芬河” 条下:“鄂勒欢绥芬河,在 (宁古塔) 城东南三百六十里。源出城东五百里小山。东南流入绥芬河。”

  • 蝇山

    又名禺山。在今四川岳池县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5广安军: 蝇山 “在岳池县东南三十里。最高大,有寺。乾道初,寺僧掘土得金刚石像,背镌 ‘开成四年’ 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岳池县:蝇山 “在

  • 来苏县

    ①唐置,为夷宾羁縻州治。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神龙初,夷宾州“自徐州还寄良乡之古广阳城,为县”。后废。②辽置,为苏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。金皇统三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