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沩山
①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南大沩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。周四十里,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,昔为盗薮。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义宁州:大沩山“今为同知都司分驻”。
②在今湖南宁乡县西。明嘉靖间,土民屯据于此,为抚臣翟瓒平定。
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。明嘉靖十四年(1535年),梅四保在此起义。山上有密印寺,为佛教禅宗沩山宗的创始地。
①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南大沩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。周四十里,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,昔为盗薮。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义宁州:大沩山“今为同知都司分驻”。
②在今湖南宁乡县西。明嘉靖间,土民屯据于此,为抚臣翟瓒平定。
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。明嘉靖十四年(1535年),梅四保在此起义。山上有密印寺,为佛教禅宗沩山宗的创始地。
在今安徽泾县西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范传》: 范又从孙策攻 “太史慈于勇里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北。东汉建安三年(198年),孙策擒太史慈于此。
即今湖北鹤峰县北北佳镇东。清设鹤峰州州判驻此。1929年至1933年贺龙领导的红军曾建乡苏维埃于此。
①一名秀水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》: 秀水 “在秀水县 (今嘉兴市) 北。即南湖之下流,北入运河。相传水浮五色,见者获庆,亦称绣水。邑名因此”。②在今江西婺源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
在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 养龙坑 “在 (养龙坑长官) 司旁。两山夹峙,潴流其中,泓渟渊深,龙藏其下。春初牧牝马其侧,多产龙驹”。
即今云南永胜县东北十六里羊坪彝族乡(中羊坪)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)置羊坪土千总。1956年并入宁蒗彝族自治县。1960年划归永胜县。
唐代四川盆地通往贵州的道路之一。即自今四川江津市沿綦江河 (古僰溪) 谷南行入贵州,由桐梓至遵义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渝州: “自江津县南循僰溪水路至南州二百三十里。” 张籍 《送蛮客》 诗:“江连恶溪
指今四川金堂县境之沱江。《寰宇记》卷76金水县: 金堂水,“ 《华阳国志》 云: 新都县有金堂山,山有水,合巴、汉大江”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金堂县: “雒水经此,曰金堂河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金
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 东南茌港街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6: 茌港市 “距 (南昌) 城六十里。地临大河,上通抚、建,下达省会,地密人稠”。清末于此置水陆汛。
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。东汉改属济北国。西晋改为刚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。属泰山郡。东汉永元二年(90年)改属济北国。三国魏属东平国。西晋改为
①又作色仁孜宗。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赛乡。②又作色谿。治所即今西藏曲水县西塞村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