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板镇

大板镇

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驻地。清初以来为巴林右旗驻地。乾隆十九年(1754)迁治今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尔台苏木。1912年复迁回大板镇。“大板”,蒙古语称“伊和板生”,意为大房子。


(1)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南部、查干木伦河北岸。旗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蒙古语称“伊和白兴”,即“大平房”之意,以王府得名,后谐音称大板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巴林右旗治所。1949年设大板镇,1958年改公社,1981年改镇。农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,畜产牛、马、羊、猪。有电力、酿酒、皮毛、水泥、乳品等厂。集通铁路,303、305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清代荟福寺、康熙行宫、巴林右翼旗王府,镇北有烈士陵园。(2)在辽宁省北票市南部。面积155.5平方千米。人口7500。镇人民政府驻金岭寺,人口2510。因早年曾用大板搭桥而得名。1956年设大板乡,1961年改公社,1987年置镇。主产高粱、棉花等,苹果著名。有农机、建材、机械、服装、酿造、制药等厂。锦承铁路经此。(3)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南部。面积138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板,人口960。清康熙年间建普安寺,该村属于为寺院服务的村落,蒙古语称套斯呼音艾勒。后村落增大,又称伊和拜兴,“伊”即“大”,“拜兴”为“板”之谐音,故名。1956年设大板乡,1958年划入国庆公社,1961年析置大板公社,1984年复乡,1996年改镇。主产玉米、高粱等。有地毯、饮料、农具等厂。广奈公路经此。有普安寺遗址和海棠山风景区等名胜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都

    元都城。在今北京市区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世祖至元四年(1267),“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”。至元九年(1272)改名大都。二十年(1283)筑城。蒙人称为汗八里,意即汗城。全城平面呈南北略长的长

  • 中平寨

   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中平寨“宋置寨,元因之, 明洪武十八年废。嘉靖三十四年以后, 时有寇惊,议设兵防驻。万历十年,议者谓中平为一郡要害,应设把总,帅兵屯守,今为往来孔

  • 奉贤县

    清雍正二年 (1724) 析华亭县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。因县东南有奉贤泾而得名。1913年移治今奉贤县 (南桥镇)。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

  • 灵寿县

    西汉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十里故城村。晋移治今灵寿县。隋属恒山郡,唐属恒州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省入行唐县。八年(1075)复置,属真定府。元属真定路。明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民国初

  • 逋宁县

    东晋升平五年 (361) 置,属永平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、昭平、岑溪等县境。南朝宋大明八年 (464) 后废。南齐复置。后废。

  • 砀山

    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六十里芒砀山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 秦始皇东游,“高祖即自疑,亡匿,隐于芒、砀山泽岩石之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归德府》: 砀山“在永城县北八十里。与江南砀山县接界。亦曰宕山”。今芒砀山主峰

  • 夏侯堡

    在今陕西耀县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 夏侯堡 “一名鱼池堡。元末州治毁,尝移治于此。明嘉靖二十五年复筑堡城”。

  • 独峭山

    在今贵州岑巩县东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州府: 独峭山 “孑然孤峭,卓异群峰”。

  • 官塘驿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蒲圻市东北官塘驿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 裁。

  • 平乡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广平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平乡县(乞村)西南大老营。东汉属巨鹿郡。西晋后废。北魏景明二年(501)复置,移治巨鹿城(今平乡县西南平乡镇)。孝昌中属南赵郡。隋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。北宋熙宁六年(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