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峒山
①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。宋余靖有《游大峒山诗并序》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大峒山“自州治水行七十里得月华山,舍舟道樵径,又十五里乃至大峒。其山磅礴耸峭,秀倚天际,绝顶之上,千里在目,涧声冷冷,清入毛骨。《旧志》:在县东北八十里”。
②在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大峒山“在修仁县南百里。山岭层叠,绵亘数百里,达浔州府平南县界,皆诸瑶所居,不通行旅”。
①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。宋余靖有《游大峒山诗并序》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大峒山“自州治水行七十里得月华山,舍舟道樵径,又十五里乃至大峒。其山磅礴耸峭,秀倚天际,绝顶之上,千里在目,涧声冷冷,清入毛骨。《旧志》:在县东北八十里”。
②在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大峒山“在修仁县南百里。山岭层叠,绵亘数百里,达浔州府平南县界,皆诸瑶所居,不通行旅”。
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北罗浮山上。东晋葛洪有《洗药池》诗。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即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西北沙井镇。清嘉庆《新安县志》上卷:墟市有沙井墟。
又作琉球、瑠球。即今台湾省台湾岛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: “琉求……自彭湖望之甚近。”
亦称西渭桥。西汉筑,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。《汉书· 武帝纪》: 建元三年 (前138),“初作便门桥”。即是。《三辅决录》: “长安城西门曰便门,门北与桥对,因号便门。唐时,长安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
即今山西广灵县南之壶流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代郡平舒县:“祁夷水北至桑干入沽。”
即今四川巫山县北双龙镇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巴雾堡在“县东北六十里”。
即小招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“巴汉招庙即小招。”蒙古语“巴汉”意为小,“招”意为庙。
在今湖南望城县北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,以瓦渣坪为中心方圆数里。古窑依山构筑,遗址清晰。1959年以来多次出土唐宋古窑制品百余种数千件,以釉下彩为特征,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重要意义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
即今陕西周至县南之黑水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芒水出南山芒谷……北流注于渭也。”古水名。即今陕西省周至县渭河支流黑河。三国蜀延熙二十年(257年),姜维伐蜀,于芒水倚山为营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