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坞村
即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。1946—1956年为凫山县治。
即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。1946—1956年为凫山县治。
即今江苏江都市西北四十二里昭关镇(戚墅庙)。民国殷惟龢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江都县有戚墅庙镇。
即砻丛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宁国县: 笼丛山在 “县西南百五十里。其南属绩溪县界。峻壁崇关,宣、歙阨塞处也。明正德间,姚源盗起,官军于此防戍,丛山关在焉”。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南二十二里姜灶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南通市)东南有 “姜灶”。
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即台湾宜兰县东南罗东镇。清末 《台湾地舆总图》 宜兰县舆地说略: “东南二十里曰罗东,旧设巡检,已裁。” 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日本侵占台湾后,曾发生抗暴斗争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罗东镇。为太平
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九年 (613),杨玄感至东都,屈突通奉诏驰救,由河阳“济河,军于破陵”。胡三省注: “破陵当在河阳南岸、洛城东北。”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九
在今浙江龙泉市东南跶石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北岩寨“在县东十里汰石岭上”。
在今甘肃靖远县西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六年(270),鲜卑秃髪树机能叛,“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堆,力战,死之”。即此。约在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泰始六年(270年),“胡烈讨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沧州置,治所在清池县 (今河北沧州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静海县和河北青县、泊头市以东,东光县及山东宁津、乐陵、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为沧州
即今江西临川市西铜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10抚州临川县: 峨峰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出铜,因号铜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峨峰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