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佛寺石窟

大佛寺石窟

又名庆寿寺石窟。在今陕西彬县西二十里泾河南岸。建于唐贞观二年(628)。大佛窟平面呈半圆形,直径约21米,高30余米。大佛依山趺坐,高24米,两侧侍立二菩萨,各高5米,俗名“丈八佛”。窟壁雕大小佛及菩萨四百多尊。大佛窟东西两侧有罗汉洞和千佛洞。西侧的罗汉洞石窟群,共有面北排列的四个小石窟。窟内除造像外,壁上有浮雕经变故事多幅及唐宋以来游人题刻。东侧的千佛洞共三个石窟,窟内除造像外,并雕有三百多幅人物画像。整个石窟工程浩大,为陕西省最大最完整的石窟寺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寿安县

    隋仁寿四年(604)改甘棠县置,属谷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。大业初属河南郡。义宁元年(617)移治九曲城(今宜阳县西北八里甘棠寨)。唐贞观七年(633)还治今宜阳县,属洛州。开元元年(713)属河南府

  • 流江郡

    北周武成元年 (559) 改北宕渠郡置,为渠州治。治所在流江县 (今四川渠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、大竹、广安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年)改北宕渠郡置,治流江县(今四川渠

  • 隘岸

    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北五十七里剥隘镇。元代称隘岸,见《招捕总录》。

  • 泉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泉州路为府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晋江县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流域、澎湖列岛及厦门、同安、金门、德化等市县地。清辖境缩小,永春、德化二县割出,置永春直隶州; 澎湖

  • 梅寨

   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梅林村。旧属怀远县,清雍正九年 (1731) 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于此设巡检司。

  • 固临县

    一作固林县。1937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红宜县改置,治宜川县固州 (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)。取固州和临镇 (原红宜县驻地) 首字为名。1948年撤销,并入延长、临镇二县。旧县名。陕甘宁边区设。1

  • 奇尔归图河

    一名淡河。即今新疆和静县东北及和硕县境之清水河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7: 奇尔归图郭勒 “在塔喀尔齐西十里。源出楚辉塔克南麓,偏西南流一百里入博斯腾淖尔”。

  • 云濛山

    ①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云濛山“峭壁危岩,有石龛,鸟道可通”。②在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西南四十里。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3淳安县:云濛山“在县南十八里。高五百丈,周围七十里,

  • 少误石

    俗称少误石司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荣乡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少误石土百户。

  • 欧余 (馀) 山

    一名升山。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二里。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四》: “越王无疆为楚所灭,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,为欧阳亭侯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4: 升山 “一名欧余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