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丹江
即今贵州雷山县西之丹江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丹江厅:“大丹江源出厅西南,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, 曰九股河, 东北流, 入台拱(今台江县)。”
即今贵州雷山县西之丹江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丹江厅:“大丹江源出厅西南,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, 曰九股河, 东北流, 入台拱(今台江县)。”
即今四川眉山县东之岷江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3眉州: 蜀江 “在城外。一名玻璃江”。苏轼 《送杨孟容》 诗: “我家峨眉阴,与子同一邦。相望六十里,共饮玻璃江。”
一名金山关。在今湖北大悟县东黄站镇(黄陂站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黄安县: “西北有金扃关,亦曰金山关,与河南罗山县界。”
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之铜锣峡。《寰宇记》卷136巴县:“(渝)州东北二十里有石洞峡,即先主置关之所,东西长约二里。”
一名江孜。即今西藏江孜县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载: “西番 (藏) 语: 佳勒,胜也,则,边也。宗居边境,为名胜地,故名。”
又作和罗哈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多尔米当托夫卡西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乌苏里江东岸和罗必拉口南有 “呼拉喀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
西晋改斥章县置,属广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)废入列人县,太和二十年(496)复置,北齐废。见“斥章县”。
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4容州: 绿蓝水 “其源出绿蓝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 绿蓝山 “容山之东支也,容江之源出焉”。
即今安徽六安市。唐之盛唐县治此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寿州盛唐县: “神龙元年复为霍山。开元二十七年改为盛唐,仍移治于驺虞城。”即今安徽省六安市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移盛唐县治此。
①在今安徽贵池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》:大楼山“在贵池县南四十里。孤撑碧落,若空中楼阁然”。②在今贵州遵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遵义府遵义县:大楼山在“府北百里。上有关曰太平关,亦曰楼山关,亦曰娄
在今陕西定边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1榆林镇:“石涝池在镇西。正德初,督臣杨一清议于延绥定边营迤东石涝池,至宁夏横城三百里内边墙,增筑高厚处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