堋口堰
亦名湔堰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之关口场处。清光绪 《彭县志》 卷3: “县境水利以湔堰为最大。旧于堋口之皂角崖下分为两河。东河河口计十四丈,经里余,分为四: 曰鸭子河、小石河、马牧河、濛阳河。西河河口计七丈,经半里,分为三:曰新润河、新开河、清白江。”
亦名湔堰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之关口场处。清光绪 《彭县志》 卷3: “县境水利以湔堰为最大。旧于堋口之皂角崖下分为两河。东河河口计十四丈,经里余,分为四: 曰鸭子河、小石河、马牧河、濛阳河。西河河口计七丈,经半里,分为三:曰新润河、新开河、清白江。”
即北石窟寺。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。
①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北二里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“巨泽又东北径委粟山东,孤阜秀立,形若委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 引 《县志》 称:委粟山 “亦名稷山,上有后稷祠”。②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三国
在今福建诏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诏安县:白叶堡在“县西百余里。有白叶洞,‘贼’巢也。嘉靖中, 群‘贼’ 啸聚于此, 出没潮、广间。二十七年,官军四面会讨,平之,因置今堡”。
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南根子镇。清光绪 《茂名县志》 卷2: 东之南 “六十里根子墟”。
明成化初置堡。在今河北宣化县东北六十里大白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大白阳堡“堡地平坦,其镇墩古道梁、毛家墩等口皆极冲”。
清雍正六年 (1728) 置,属建昌镇。即今四川喜德县 (甘相营)。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二》: 靖远营 “在冕宁县东。地名乾县。为诸夷门户。本朝雍正六年筑城,周三里有奇,设游击驻防”。
一作卜笼。在今云南弥勒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 广西州》: 部笼山 “在弥勒县南五里。环绕县治。旧部笼千户所置于此”。
即滮池。又名圣女泉、水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京兆郡长安县有 “滮池水”,即此。
北宋置,属曲水县。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白龙江西岸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》:方维故城“在平武县东北。……《县志》:方维城在今县东二百二十里”。
①在今四川盐源县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1951年盐源县迁治于此。②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石羊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白盐井“有盐课提举司,旁有九井,曰观音、曰旧、曰界、曰中、白灰、曰尾、曰白石谷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