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固始县

固始县

①西汉改固陵县置,属淮阳国。治所在今河南太康县南。东汉时废。

②三国魏改固始侯国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。西晋属汝阴郡。北魏属新蔡郡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固始城为财州治。北齐废州置包信县。

③南朝宋泰始中侨置,属新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。取汉固始县为名。梁改为蓼县。北齐复为固始县。为北建州治。后为新蔡郡治。隋开皇初移治今固始县,属光州。大业初属弋阳郡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属光州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属光州直隶州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改固陵县置,治今河南省太康县南。属淮阳国。东汉属汝南郡。西晋属汝阴郡。东晋咸康二年(336年)废。(2)东汉改��县置,治今安徽省临泉县。属汝南郡。北齐改为仓信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东南部,邻安徽省。属信阳市。面积 2916 平方千米。人口156万。辖8镇、2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周为蓼国。秦置安丰县,治今固始县城东南,属九江郡。西汉置蓼县,治今固始县城东北,属六安国。东晋废安丰县。南朝宋废蓼县,泰始中侨置固始县(治今固始县城东北),取“坚固初始”之意得名;梁改固始县为蓼县。北齐复名固始县。隋开皇初移治今固始县城,属弋阳郡。唐、宋属光州。元、明属汝宁府。清属光州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潢川专区,1952年属信阳专区,1969年属信阳地区,1998年属信阳市。地处大别山山前岗地和倾斜平原区,淮河流经北部边缘,史河、灌河、白露河、泉河流经境内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红麻、花生、油菜籽、芝麻、板栗、茶叶等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铜、铁、铅、锌等。工业有麻纺、丝织、棉纺、机械等。宁西铁路,312国道及信叶、淮商公路经此。淮河通客轮。古迹和纪念地有潘国故城遗址、平寨遗址、圈堰遗址、固始苏维埃政府旧址、大荒坡革命纪念地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剑溪

    ①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之建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: 剑溪 “在城东南。即建江也。自建宁府南流至此,亦曰剑津,亦曰剑潭。相传晋雷焕之子佩剑渡延平津,剑忽跃入水,化为龙而名。亦曰龙津”。②指今四

  • 石鼓汛

    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石鼓镇。清有把总外委驻防。

  • 湄州

    五代时于阗国置,治所在今新疆于田县南。《新五代史· 四夷附录》 于阗: “其国东南曰银州、卢州、湄州。”

  • 板桥山镇

    即今湖北房县西北板桥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: 板桥山镇 “在县西北百五十里。有巡司戍守”。

  • 后蜀

    ①西晋末賨族李氏据蜀,史称后蜀,亦称成汉。建都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。②五代十国之一。后唐清泰元年(934),蜀王孟知祥称帝于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,国号蜀, 史称后蜀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和陕西南部、甘肃东南

  • 凤关

   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二里凤凰山下,与龙关并为马湖府屏山县之屏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马湖府屏山县:“西有凤关。”

  • 小陈庄

    即今河北蠡县西北十六里小陈乡。明弘治《保定郡志》卷5蠡县:“西仓在小陈庄。”

  • 绥越县

    南朝陈置,为绥越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复置,属贺州。贞观十二年 (638) 又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南。属绥越郡。隋属贺

  • 龙骧水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东会龙骧水口,水出北山蛮中,江之左有武口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7黄陂县:龙骧水“在县南七十二里。相传晋龙骧将军王濬率舟师伐吴,屯军于此”。因名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

  • 肥陵县

    唐初分安丰县置,属寿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括地志》: “肥陵故县在安丰东六十里。”武德七年 (624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