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望山

四望山

①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赞皇县:四望山“在县西北二十里,山高耸,登临可以望远,因名”。

②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旧定淮门外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凤凰二年(273),杀司市中郎将陈声,“投其身于四望山之下”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:东晋苏峻据石头,峤“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:四望山“其山迥回可望四方, 以为名”。

③在今安徽霍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:四望山“高千八丈。登其顶,宜于远眺”。

④在今江西都昌县南鄱阳湖中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》 “三山”条:“又四都山,在县东南九十里湖中。四望空阔。旧有巡寨。”

⑤在今江西会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会昌县:四望山在“县南一百三十里,清秀如画。东通福建武平县界,南抵广东程乡县界,相近为雁门峡”。

⑥在今江西武宁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四望山“在武宁县西五百步”。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武宁县:四望山“其巅周望,四面山水、市井、烟火历历指数间,为一邑凭眺胜地。有亭曰四望亭,宋韩琦、李纲两次修建”。

⑦在今湖北南漳县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),“梁崇义发兵攻江陵,至四望,大败而归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四望山“一名大府山。登其巅,可东望襄阳,西望房县,南望荆门,北望谷城,故名”。

⑧在今湖北随州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四望山“在随州东。山最高,四望皆见”。

⑨即今湖南祁东县西北,与东安、邵阳交界处之四明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6永州:四望山“最高顶上望,往往见衡、邵、永、道四郡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四望山“元成宗时,盗詹一仔啸聚四望山,久不能平,寻为刘国杰所破。即此”。

⑩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镇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犍为县:四望山“在县东北百里。山高耸,可以四望”。

(11)亦名四望狭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三十里大峡口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西汉神爵年间,西击羌,“遣骑候四望狭中,亡虏。夜引兵上至落都,召诸校司马,谓曰:吾知羌虏不能为兵矣。使虏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,兵岂得入哉”!师古曰:“山陗而夹水曰狭。四望者,狭名也。”


古山名。(1)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古林公园内。东晋苏峻之乱,温峤筑垒于此。(2)又名大府山。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南。唐建中二年(781年),梁崇义发兵攻江陵至此。(3)在今湖南省祁阳县西。山势高峻,每当天宇开霁,登其巅,可见零(陵)、祁(东)、东(安)、邵(阳)四县,故名。元成宗时詹一仔曾聚众起事山中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,天地会与清军激战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来谷

   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年(714),吐蕃将岔达延等寇渭源,“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。……“(薛)讷时在武街,去大来谷二十里,虏军塞其中间,(王)晙复夜出袭之,虏大溃,始得与讷军合,追

  • 玄扈山

    亦作元扈山。在今陕西洛南县西洛水之南,与阳虚山相对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,凡九山,千六百七十里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1洛南县:“《黄帝录》云,帝在玄扈山……有凤衔图以至帝前……其

  • 石塘陂

    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真阳县:石塘陂“东汉永平五年,汝南太守鲍昱甃石堰水,灌田数百顷。今堙”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北。《后汉书·鲍昱传》:东汉永平五年(62年)汝南太守鲍昱以郡多陂

  • 何克忒里山

    又作赫克特里山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下游东岸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乌苏里江下流东岸有“何克忒里阿林”。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乌苏里江北流,“与黑龙江会。其东岸,即赫克特里山也”。

  • 勐 (猛) 梭

    ①即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东南三十八里勐梭乡。宋大理时名木索甸。后改勐梭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梭” 为美丽,意即美丽的地方。②在今越南封土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

  • 白寨

    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东北。滇越铁路经此。

  • 五屯屯田千户所

    明成化二年(1466)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九十里蒙江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梧州府:五屯屯田千户所“其地旧名古赠,当大藤峡、风门、拂子‘贼’僮巢穴之冲,守御最切。《边略》:五屯旧为僮

  • 罗眉川

    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。明正德《云南志》 卷11丽江府: “兰州,唐时地属南诏,为卢蛮所居,名罗眉川。”

  • 南陈左郡

    南朝宋侨置,属南豫州。治所疑在今安徽肥西县境。南齐改为南陈左县。

  • 盖竹水

    松溪支流。在今浙江庆元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庆元县 “松源水” 条: “又有盖竹水,出县西七十里凤山,有交剑水流合焉,又东经石壁山西,下流入闽之松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