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冢屯
在今湖北襄樊市(樊城)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刘备军“围头有屯,又别屯四冢。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。(关)羽见四冢欲坏, 自将步骑五千出战,晃击之,退走,遂追陷与俱入围,破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襄樊市(樊城)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刘备军“围头有屯,又别屯四冢。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。(关)羽见四冢欲坏, 自将步骑五千出战,晃击之,退走,遂追陷与俱入围,破之”。即此。
明置,在今贵州清镇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 威清驿 “上通安平,下达省城,为往来要道”。
亦作杨港镇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杨巷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)县丞曾移驻于此。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北部、北溪河两岸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巷,人口 5600。原名杨港,因姓得名。
即安国。都城在阿滥谧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安者,一曰布豁,又曰捕喝,元魏谓忸蜜者。”
在今江苏淮阴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 “范家河” 条下: 草湾河 “在府西二十里淮河北岸,南对清江浦。嘉靖三十二年,淮河旁决于此,分流成河。万历四年,河臣吴桂芳复开浚之,后通塞不时。十七年,河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大猫屿“怪石隐约如猫,故名”。
即今山西永和县东南桑壁镇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: 桑壁镇 “在永和县东”。在山西省永和县东南部。面积183平方千米。人口6150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壁,人口2050。古为壁堡,桑姓始居,故名。1949年属永
①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之九洲列岛。《宋史·二王本纪》:南宋景炎二年(1277)“十二月丙子,昰至井澳,飓风坏舟几溺死,遂成疾。旬余,诸兵士始稍稍来集,死者十四五。丁丑,刘深追昰至七州洋,执俞如珪以归”。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山县: 黄茅关山在 “县西十五里。山险峻,昔置关于此”。
即赤城。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渭水又东径峦都城北,故蕃邑,殷契之所居。《世本》 曰: 契居蕃。阚骃曰: 蕃在郑西。然则今峦城是矣,俗名之赤城。”又作赤城。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。北魏时属郑
又作彭衙、衙。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南彭衙村、北彭衙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武公元年 (前310),“伐彭戏氏”。《正义》: “戏,音许宜反,戎号也。盖同州彭衙故城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