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喀拉和林

喀拉和林

亦作哈拉和林。简称和林。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和宁路: “始名和林。……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诸部,建都于此。初立元昌路,后改转运和林使司,前后五朝都焉。太宗乙未年,城和林,作万安宫。” 蒙古中统元年 (1260) 忽必烈即帝位于开平 (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),后又迁都大都 (今北京市),喀拉和林先后为和林宣慰司、和宁路、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。元亡后,为残余势力政治中心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盱

    古泽薮名。即阳纡。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禹之为水,以身解于阳盱之河。”

  • 陟州

    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修武县 (今河南辉县市西南)。四年 (621) 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修武县(今河南获嘉县)。四年废。

  • 柳河镇

    一名柳河店。即今河南方城县西北三十八里柳河乡。《金史·武仙传》: 金将黄掴三合降元,与元兵夹击武仙军,“败仙于柳河”。即此。(1)在吉林省柳河县西部、一统河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8平方千米。人口

  • 勾栏山

    古岛屿名。即今加里曼丹西南之格兰岛。古为泉州至爪哇海上交通线所经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有专条记述。《元史·史弼传》 作勾阑山。《元史·爪哇传》 作构栏山。明费信《星槎胜览》作交栏山。

  • 巩昌府

    金正大中改巩州置,治所在陇西县(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、通渭、漳县、武山、定西等县地。元初改置巩昌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为巩昌府,属陕西布政使司。辖境扩大。清属甘肃省,辖境相当今甘肃

  • 广福山

    在今湖南武冈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武冈州:广福山“山峰峻拔,石洞深邃”。

  • 南尹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贵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一带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

  • 清晖园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城内。是在明万历丁未(1607) 状元黄士俊 “天章阁” 和 “灵阿之阁” 旧址上,由清乾隆丁未 (1787) 进士龙廷槐修建的。园内亭台楼阁、石山水池、奇花异木相映成趣,号称广东四大名

  • 辛家寨

    即今山东章丘市北五十四里辛寨乡。清光绪《章丘县乡土志》有辛家寨镇。

  • 太和川

   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“滍水又历太和川。”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十七年(493),“襄阳蛮酋雷婆思等率一千三百余户内徙,居于太和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