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江长桥
又名利往桥、垂虹桥。在今江苏吴江县东吴淞江上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26:“吴江长桥七十二洞。”元泰定二年(1325)甃以石。
又名利往桥、垂虹桥。在今江苏吴江县东吴淞江上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26:“吴江长桥七十二洞。”元泰定二年(1325)甃以石。
“承雀山” 之讹。即凫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4、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均作 “承匡山”。
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峡口乡峡口山。 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神爵年间, 充国奏 “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”。即此。
相传西汉初闽越王筑。即今福建建阳市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6建宁府:大潭城“在建阳县治西。昔闽越王筑城于此以拒汉,下瞰溪潭,故名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建安八年(203),“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”,即此
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道引宋薛映记曰:“七十里宣化馆,五十里长泰馆。馆西二十里有佛舍、民居,即祖州。”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查干哈达附近。辽中京大定府至上京
即今福建沙县东高砂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: 高砂市 “在沙县东三十五里”。
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八十七里司门前镇。原属邵阳县,明、清于此置巡司。1947年划归隆回县。
1914年依前岳常澧道改置,属湖南省。治常德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南洞庭湖流域及平江、石门、慈利、张家界、桃源5市县。1916年裁撤。1914年6月依清末岳常澧道区域置,治常德县(今湖南常
亦作华盖营。明万历中筑,在今广西荔浦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荔浦县“镆铘关”条下:“又华盖营在县东。控扼山险,为瑶僮出没之所。《经略志》:县南接府,西通修仁,西北连永福之黄磊,北达阳朔之金宝顶,
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20黔江县:“唐武德元年再置,移就无慈城。”《清一统志·酉阳州》:石城废县,“《元统志》:县昔为蛮洞侵扰, 移治老鹰寨”。清光绪《黔江县志》卷1:故无慈城
北宋置,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岳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