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山

吴山

①亦名虞山、吴坂、虞坂、盐坂。中条山支脉。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,跨夏县、平陆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东郡大阳县有吴山。

②即首阳山。又名雷首山、历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耕历山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蒲州河东县雷首山,一名中条山,亦名历山,……亦名吴山。此山西起雷首,东至吴坂,凡十一名,随州县分之。”

③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民国《吴县志》卷19:“吴山为横山南出之支,在石湖滨。吴越广陵王子奉建吴山院于此,故名。”

④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,夹谷山北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吴山“峰峦独秀,时有云气,左胁壁立千仞”。

⑤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吴山乡东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吴山“在长兴县东南四十三里。周二十里。梁吴均卜宅于此,唐吴筠复居之,因名”。

⑥一名胥山。在今浙江杭州市旧城区西南城隍山。相传因山上有伍子胥庙,故名胥山。五代时,山上建城隍庙,故名城隍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3杭州钱塘县:“吴山泉在吴山北。”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山川:吴山,“《祥符图经》云:在城中钱塘县旧治南六里”。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卷11:吴山“又曰胥山”。南宋初,金兀术敛兵于吴山,完颜亮欲立马吴山第一峰,均此。

⑦一名东山。即今福建浦城县东吴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01建州浦城县:吴山“在县东五里。《记》云,山四面秀异, 人居其侧,多吴姓。汉兴有吴氏六千户,列屯大泽,即此之民也”。

⑧即岍山、汧山。亦名岳山、吴岳山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汧县吴山,古文以为汧山。”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汧水“东会一水,水发南山西侧,俗以此山为吴山,三峰霞举,叠秀云天,崩峦倾返,山顶相捍,望之,恒有落势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又称虞坂、盐坂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。自上及下,七山相重,为中条山重要通道之一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“大阳县有吴山,上有虞城。”即此。(2)又称东山。在今福建省浦城县东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建州浦城县:吴山“在县东五里。记云山四面秀异,人居其侧,多吴姓。汉兴,有吴氏六千户,别屯大泽,即此之民也”。(2)今山名。(1)又称胥山。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面。海拔约百米,绵延数里,由紫阳、云居、七宝、峨眉等山连接而成。一说因春秋时为吴国南界得名。或云因伍子胥得名。金主亮有“立马吴山第一峰”语。山上有南宋绍兴九年(1139年)从凤凰山迁此的城隍庙,故亦称城隍山。东南端紫阳山瑞石古洞下侧有北宋时苏轼《宝成院赏牡丹诗》摩崖石刻和米芾手书“第一山”三字,山西端石壁上有“吴山第一峰”五个大字,相传为南宋朱熹手迹。(2)又称岳山、吴岳,古称汧山、岍山、西镇山。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,北延至陇县。有镇西、大贤、灵应、望辇、会仙等峰,突兀参天,有“五峰挺秀”之誉。最高点海拔 2069 米。山上有雷神洞、真人洞、餐霞洞、凤凰石诸胜。为中国古代“五岳四镇”之西镇。东麓有古建筑群,以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的吴岳庙年代最早。有历代诗文碑刻近百通,俗称小碑林。古建筑大都已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关

    在今浙江桐庐县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桐庐县:水关在“县东二里, 当桐溪入江之口。合江巡司置于此。一名严、衢、婺三州巡捉私茶盐司”。

  • 香积山

    ①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2涪城县: 香积山 “在县东南三里,北枕涪江”。山下有香积寺。②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百里麦积山南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一》 “麦积山” 条下: “其南为香积山,永川水出

  • 东郭湖

    在今浙江嘉兴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善县:东郭湖“有长堤横亘三十里,俗谓之下塘,绕城北而东南会于华亭塘”。

  • 万春县

    ①隋仁寿三年(603)改废温江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即今四川温江县。大业二年(606)废入郫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贞观元年(627)改为温江县。②唐武德三年(620)析江津县置,属渝州。治所即今四

  • 上栗镇

    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北上栗镇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上栗镇“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。依山南北,有街市一里余”。清时有安乐巡司驻此。在江西省上栗县西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0.4平方千米。人

  • 辉迈拉呼卡伦

    一作辉迈拉虎。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,额尔齐斯河西岸。清 《塔尔巴哈台事宜》 卷3: 辉迈拉呼卡伦 “在扎哈苏淖尔东北八十里鄂尔齐斯河岸,与科布多交界”。

  • 斥山

    在今山东荣成市南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北之美者,有斥山之文皮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斥山“取海滨广斥之义”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荣成市境南部。属石岛镇。人口 3500。为原斥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相传明成

  • 郪口

    即郪水注入涪江之口。今四川蓬溪县西南六十里郪口乡。《宋书· 刘道济传》: 元嘉十三年 (436),萧汪之将兵攻程道养义军,“军次郪口,帛氐奴斩伪卫将军司马飞燕归降”。即此。《资治通鉴》 南朝宋元嘉十三

  • 蒲塘场

    唐武德八年 (625) 置蒲塘驿,贞元中改为场,属寻阳县。在今江西德安县。五代杨吴顺义七年 (927) 升为德安县。唐置,治今江西省德安县。属浔阳县。以地有蒲塘得名。五代吴顺义七年(927年)升为德安

  • 古鲁纳木吉牙城

    即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古鲁纳木吉牙城“在喇萨东南六百二十里”。藏语意为“古如巴”(姓氏)的全胜宫。1960年并入朗县。又作古浪、衮米纳木佳勒。清康熙间置。在今西藏自治区朗县西古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