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塘陂
又名吴陂堰。在今安徽潜山县西二十里。为三国魏刘馥所开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东汉末,“兴治芍陂及茄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吴塘陂在“县西二十里,潜水所注也”。
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。三国魏刘馥主持修筑,溉田三百余顷。隋唐以后历代皆加以修缮。
又名吴陂堰。在今安徽潜山县西二十里。为三国魏刘馥所开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东汉末,“兴治芍陂及茄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吴塘陂在“县西二十里,潜水所注也”。
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。三国魏刘馥主持修筑,溉田三百余顷。隋唐以后历代皆加以修缮。
明置,属镇番卫。在今甘肃民勤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:西乐堡“在卫西”。
①西晋置,属西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陈户乡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五年(401),秃发利鹿孤“遣张松侯俱延、兴城侯文支将骑一万袭(沮渠)蒙逊,至万岁、临松”。隋省入删丹县。②唐贞观二十三年(64
在今广东广州市区中部光孝路。西汉时为南越王赵佗孙赵建德故宅。三国吴时骑都尉虞翻谪居南海,构宅于此,多植萍婆诃子树,名曰虞苑。东晋隆和中,罽宾国(今克什米尔)高僧昙摩耶舍始创为王园寺。唐改为乾明法性寺。
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四里高城镇。清乾隆三十九年 (1774) 移出山镇巡司于此,改名高城巡司。(1)在山东省高青县东南部。面积110.4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城,人口1680。高城有
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北十七里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泰常八年 (423) 三月,“帝田于邺南韩陵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55安阳县: “刘公斡诗云: ‘朝发白马,暮宿韩陵。’ 东魏丞相高欢破尒朱兆兄弟于此山下,
1947年1月由阳武、原武二县合并设置,治阳武 (今河南原阳县)。旋裁撤,复置阳武、原武二县。旧县名。1947年由阳武、原武两县合并设立,治阳武(今河南原阳县驻地城关镇)。旋裁撤,复置阳武、原武两县。
①北宋置,属郾城县。在今河南郾城县境。②北宋置,属肥乡县。在今河北肥乡县东北。③蒙古中统二年 (1261) 置,即今山东蒙阴县治。皇庆二年 (1313) 改置蒙阴县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河北省肥乡县东北
明洪武中置,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沙营乡。清废。
即鄩谷水。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下兵三川,塞什谷之口。”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一作‘寻’,成皋巩县有寻口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温泉水即寻,源出洛州巩县西南四十里。”一说“什谷之
1947年改太原县置,治晋源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1949年迁治太原市 (今山西太原市)。1951年撤销,并入太原市。旧县名。1947年因太原县析城区设市,为避免混淆,遂改太原县为晋源县,治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