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家坝
即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向家坝镇。清有千总、额外外委驻防。
即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向家坝镇。清有千总、额外外委驻防。
即鸿隙陂。在今河南正阳县、息县境,汝、淮两水之间。《后汉书· 邓晨传》: “晨兴鸿却陂数千顷田,汝土以殷,鱼稻之饶,流衍它郡。” 后废。汉代著名水利工程。“却”或作“隙”、“郄”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、息
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广南县境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句町县,故句町王国名也,其置自濮,王姓毋,汉时受封迄今。”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兴古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
北魏时高昌国地。即今新疆鄯善县。《魏书·高昌传》:高昌王马儒遣长史巩顾礼及其世子马义舒迎北魏将韩安保“至白棘城,去高昌百六十里”。即此。
又称外方山、太室山。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。古称中岳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“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,故嵩高为中岳。” 及秦并天下,殽以东,名山五,首曰 “太室。太室,嵩高也”。《艺文类聚》 卷7 “嵩
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上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南昌县: “南有东湖。元和三年,刺史韦丹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,开陂塘以溉田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49南昌府: 望江亭 “在东湖。唐刺史韦丹筑南塘堤以捍潦水
一名方城山。又名方岩。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。宋《嘉定赤城志》卷20黄岩县:王城山“在县南七十五里。石累叠如城,本名方城山……天宝六年改今名”。
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以故石埭场置,属宣州。治所即今安徽石台县治(七里镇)。《寰宇记》卷105石埭县:“因贵池源有两小石埭堰溪水,遂以为名。”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唐永泰二年(766)析秋浦、青阳
①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。黟山主峰之一。《寰宇记》卷104黟县:三姑山“一名吉阳山。在县东一十五里。山有三峰,故名三姑山……有吉阳水出焉。又《新安记》云:天将雨,此山先有鼓角之音”。②即今浙江嵊
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九十里石佛寺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有十方寺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上榆林堡”条下:“十方寺堡在蒲河所西北,其南有马空堡,亦万历末增置。”
即弘静县。在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附近。王仲荦《北周地理志》卷1:“《隋图经》云“宏静县本汉城,居河外三里,乃旧薄骨律仓城也。后魏立宏静镇,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,隋立县。”即“弘静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