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阳山
一名历山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历阳山“在历阳县西北四十里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:天玺元年(276),“鄱阳言, 历阳山石文理成字, 凡二十。云:楚九州渚,吴九州都,扬州土,作天子,四世治,太平始”。裴松之注:“《江表传》曰:历阳县有山石临水,高百丈,其三十丈所,有七穿骈罗,穿中色黄赤,不与本体相似,俗相传谓之石印……时历阳长表上言石印发,皓遣使以太牢祭历山。”
一名历山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历阳山“在历阳县西北四十里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:天玺元年(276),“鄱阳言, 历阳山石文理成字, 凡二十。云:楚九州渚,吴九州都,扬州土,作天子,四世治,太平始”。裴松之注:“《江表传》曰:历阳县有山石临水,高百丈,其三十丈所,有七穿骈罗,穿中色黄赤,不与本体相似,俗相传谓之石印……时历阳长表上言石印发,皓遣使以太牢祭历山。”
①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)置,属内史,四年(前113)为弘农郡治。治所在函谷关(今河南灵宝市北旧灵宝西南)。《寰宇记》卷6:“义取弘大农桑为名。”东汉灵帝改为恒农县,西晋复为弘农县。北魏改为恒农县,为
①唐乾封二年 (667) 置,属沙县。在今福建宁化县东五里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升为黄连县。②唐乾符二年 (875) 以故绥成县治为黄连镇,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。五代南唐改为永安镇。
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东晋永和三年(347), 桓温“次青衣,势大发军距守,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,从山阳趣合水距温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。《
明置,在今甘肃宕昌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岷州卫 “宕州城” 条内: “今卫南百二十里有岩昌驿。《一统志》 云: 宋纲马憩息之所也。”
在今湖南桂阳县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州:九银坑“在平阳县境。曰大凑山、大板源、龙图、毛寿、九鼎、小白竹、水头、石笋、大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“九鼎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桂阳州产银,宋天禧三
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2昌宁县:“两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。山有两岫,望如乳形,因以为名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),唐主遣兵三路,“由晋、绛两乳岭出慈、隰,共救晋安寨”。即此。
在今越南东南部藩朗南之嘎那角。一说指加里曼丹岛西岸之坤甸。《宋史·外国列传·注辇国》: “ (三佛齐国) 又行十八昼夜,度蛮山水口,历天竺山,至宾头狼山。”
亦作谦河。今俄罗斯大叶尼塞河、叶尼塞河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》: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“有诏进取乞里吉思。三十年春,师次欠河,冰行数日,始至其境,尽收其五部之众,屯兵守之。……海都闻取乞里吉思,引兵至
即今陕西淳化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淳化县: “淳化四年,升耀州云阳梨园镇为县。” 宋敏求《长安志》 卷20引 《云阳宫记》: “车箱坂下有梨园,汉武筑之,大一顷。树数百株,青翠繁密,望之如车盖。”
即今吉林龙井市西北天宝山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珲春城:西北“二百八十里天宝山,矿务局及靖边防军驻此”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17:“银矿则首推天宝山。其地西距延吉约一百四十里。产额之富,为各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