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浙江洞头县北大门岛黄岙镇东北。海拔392米。清光绪 《玉环厅志》 卷1: 黄大岙山 “夏秋时海蜇旺生,商贩云集于环山诸埠”。
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鲁桥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十年 (869),徐州叛卒庞勋等作乱,“曹翔之退屯兖州也。留沧州卒四千人戍鲁桥”,即此。古泗水经此,有桥。故有鲁桥之名。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鲁桥。《资治通
在今四川万源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厅》:花岳山“在厅北十里。《旧志》:世传汉花岳大隐之地,上有烧丹台”。
自洮安 (今吉林白城市) 至阿尔山 (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)。全长337公里。1929年开工兴建,1934年建成洮安至索伦段(称为洮索铁路)。1937年修至阿尔山,故称洮阿铁路。
在今四川广汉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汉州: 绵江堰“在州东。《志》 云: 州境有西水、龙井、天生、粟米、坤江等六十七堰”。
1914年改峨边厅置,属四川建昌道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堡镇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迁今县治 (沙坪镇)。1984年改设峨边彝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由峨边厅改置,治大堡(今四
即今四川嘉陵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中县: “嘉陵水又名西汉水,又名阆中水。《周地图》 云: 水源出秦州嘉陵,因名之,经阆中即为阆中水。”
隋大业元年 (605) 开通济渠,沿渠筑堤植柳,世谓之隋堤。《清 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隋堤 “一名汴堤。隋大业元年筑,西通济水,南达淮泗,几千余里,绕堤植柳。明正统、景泰间重筑,镇以铁犀。亦名三里堤,
南齐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济山县(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)。梁改为北随郡。
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三年 (388),“登率众下陇入朝那,姚苌据武都相持,累战互有胜负”。《通鉴》 卷107胡三省注: “此武都亦当在安定界。《五代志》: 朝那县,西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