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陵国
西晋泰始初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河北安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北魏改为博陵郡。
西晋置,治安平县(今属河北)。属冀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北魏改置为博陵郡。
西晋泰始初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河北安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北魏改为博陵郡。
西晋置,治安平县(今属河北)。属冀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安平、深州、饶阳、安国等县市地。北魏改置为博陵郡。
即今西藏错那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卫地诸城: 满撮纳城 “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”。藏语满为门隅,撮纳为湖边、湖鼻。后称错那宗。1960年改设错那县。满撮纳又作错拉、扪磋纳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
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河北岸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 至治三年 (1323) 八月,“癸亥,英宗南还,驻跸南坡。日夕,铁失等矫杀拜住,英宗遂遇弑于幄殿”。
西魏大统十年 (544) 置,治所在同和郡(治今甘肃岷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南有岷山,因以为称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地。隋大业初废,义宁二年 (618) 复置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和
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。《隋书·契丹传》:“部落渐众,遂北徙逐水草,当辽西正北二百里,依托纥臣水而居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作吐护真河。
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睦州遂安县有 “武强溪”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8遂安县: “县有溪,曰武强,以山得名。” 源出浙、皖边界白际山,旧经遂安老城东北入新安江,1960年后入
即踟山。 在今安徽巢湖市南三十七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楚子遂观兵于坻箕之山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巢县 “有坻箕山”。古山名。又名踟蹰山。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南,北
金正隆二年 (1157) 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纳甲城 (今甘肃秦安县)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陕西卷下: 取 “秦州安定之义也”。明属巩昌府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改属秦州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
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南十里。班昭 《东征赋》: “望河洛之交流兮,看成皋之旋门。” 《后汉书· 孝灵帝纪》: 中平元年 (184) 三月,“置八关都尉官”,以镇压黄巾起义军。旋门为八关之一。东汉
清顺治五年(1648)以扎鲁特部分置左、右翼二旗,属内蒙古昭乌达盟。左翼旗驻齐齐灵花拖罗海山北,右翼旗驻图儿山南。1934年合并为扎鲁特旗,驻鲁北镇(今内蒙古扎鲁特旗)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哲里木盟。
①即今河北饶阳县治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深州饶阳县: “州理城,晋鲁口城也。公孙泉叛,司马宣王征之,凿滹沱水入泒水以运粮,因筑此城。盖滹沱有鲁沱之名, 因号鲁口。” 《晋书·慕容㑺载记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