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龙山
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 南龙山 “北又有北龙,两山相望,蜿蜒如龙”。
②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南七十四里处之南龙头、北龙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南龙山 “在县东海中。倭自北洋而来,此为必经之地”。
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 南龙山 “北又有北龙,两山相望,蜿蜒如龙”。
②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南七十四里处之南龙头、北龙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南龙山 “在县东海中。倭自北洋而来,此为必经之地”。
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(浩门镇)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大通营“在大通县北一百二十里。本朝雍正二年置,城周六里,初设总兵驻防,兼辖白塔、永安二营,寻改副将,属西宁镇辖”。
又名长宁镇。即今河北滦南县东北二十五里长凝镇。清光绪《滦州志》卷8:长凝街在“城南三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涞源县东三十里铁岭下。路出紫荆关。明景泰二年 (1451) 建城,设守备。清设把总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广昌县: 浮图峪,“嘉靖中,俺答突犯,游击陈风、朱玉率宁夏、固原兵来援,乃却,追过浮
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大泽镇。清道光《新会县志》卷4:“墟市”有大泽墟。
战国魏邑,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古城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惠文君九年(前329),“渡河,取汾阴”,即此。西汉置汾阴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以在汾水之阴得名。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。《
战国时筑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西南隅。《史记· 楚世家》: 怀王三十年 (前299),楚王 “西至咸阳,朝章台”。又 《蔺相如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见相如,相如奉璧奏秦王。” 或谓章台,战国时诸侯宫
北宋置,属晋宁军。即今陕西佳县西北五十里通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晋宁军: 通秦砦 “地名昇啰岭,元符二年赐今名”。金正大三年 (1226) 升为通秦县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镇头乡冷水亭村鸡山上。吴芮(?—前202),汉初诸侯王。初为秦番阳(今江西波阳县东北)令。秦末率越人起兵,被项羽封为衡山王。汉朝建立,改封长沙王。墓有三座,间距百米。墓前立封门石,围
又作秃鲁兀。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端川西十三里旧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阿剌可失列百四十 (里) 端州。” 清废。
即今山西应县东南下社镇。1941年2月,驻大同日军黑田帅团包围应县下社镇和小石口村,残杀群众和外地商人一千六百五十人,烧房八百五十余间,制造了著名的“下社惨案”。在山西省应县中部。面积52.7平方千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