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阳郡

南阳郡

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(前272) 置,治所在宛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以在中国之南,而有阳地,故曰南阳。”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,湖北丹江口市以东,河南鲁山县以南,河南邓州市及湖北广水市以北地。西晋改为南阳国,辖境缩小。南朝宋复为南阳郡。隋开皇初改为邓州。大业初复为南阳郡,移治穰县 (今邓州市)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为邓州,天宝元年(742) 复为南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邓州。

②晋侨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南阳县 (在今四川什邡县西二十三里南泉镇)。西魏废。

③北魏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郏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
④南朝梁侨置,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。西魏改为山都郡。

⑤西魏改北随郡置,属顺州。治所在顺义县 (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⑥东魏武定中侨置,属南广州。治所在南阳县(今河南襄城县境)。北周废。

⑦南朝梁置,治所在建昌县 (陈改辰阳县,今湖南辰溪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⑧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邓州置,治穰县 (今河南邓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、邓州、新野、内乡、镇平等市县地。唐初复为邓州。天宝元年 (742)又改南阳郡。辖境扩大至今南召、西峡、浙川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邓州。


(1)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(前272年)置,治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、内乡县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、郧县间地。其后渐小。隋初废。(2)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邓州(治穰县,今河南邓州市)为南阳郡。地当荆、襄及关、洛交通孔道,魏晋南北朝时,南北常于此交战。(3)东魏置,治南阳县(今河南郏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4)南朝梁置,治所约在今湖北省谷城或老河口市境内。辖境不详。西魏改名山都郡。北周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深泽县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二十七里故城。东汉属安平国。西晋属博陵国。北魏改为深泽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深泽县东南。属涿郡。北魏改名深泽县。

  • 务河渡

   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长阳县:务河渡“在县西二里。路通椒山玛瑙长官司诸夷”。

  • 岳台 (臺)

    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开封府祥符县: “岳台在城西九里。魏时筑此台遥事霍山神。宋太祖建隆三年临幸岳台习骑射。”唐时为天文测景地之一。《新唐书· 天文志》: “太史监南宫说择河南平地

  • 天平县

    ①唐乾元三年(760)改湖城县置,属虢州。治所在故上阳宫(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东岸)。后移治上阳宫东南一里。大历四年(769)又改为湖城县。②唐大和四年(830)改东平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

  • 双岛

    即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双岛湾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南双岛在“(金州卫)城西南一百里”。北双岛在“城西南九十里”。《明史·庄烈帝纪》:崇祯二年(1629)六月,“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”。即此。在今辽

  • 黄村

    ①即今北京市大兴县治黄村镇。清设南路厅同知、千总于此。1928年移大兴县于此。②即今河北定兴县治。金属范阳县,大定六年(1166) 于此置定兴县。③即今广西蒙山县东南黄村镇。清末太平军进攻永安城,于此

  • 太平岛

    为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中最大的珊瑚岛,位于郑和群礁西北。岛呈长梭形,长1400米,宽335米,面积0.43平方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黄山马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都阿巴岛。1947年改名太平岛。中国渔民称

  • 武定道

    1925年由济南道分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惠民县 (今山东惠民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惠民、阳信、无棣、乐陵、利津、沾化、滨州、商河、垦利、东营等市县地。1928年废。

  • 平定州

    金大定二年(1162)改平定军置,治所在平定县(今山西平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、昔阳等县地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升为直隶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泉市及盂县、寿阳、平定

  • 芒水

    即今陕西周至县南之黑水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芒水出南山芒谷……北流注于渭也。”古水名。即今陕西省周至县渭河支流黑河。三国蜀延熙二十年(257年),姜维伐蜀,于芒水倚山为营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