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都

南都

①西汉末称宛 (今河南南阳市) 为南都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 王莽 “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。……洛阳称中,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”。宛在洛阳之南,故称南都。东汉时因南阳郡是光武帝生长之地,在京都洛阳之南,亦称南阳郡治宛为南都。张衡有 《南都赋》。

②西晋末鲜卑拓跋猗卢修筑故平城,以为南都(盛乐城为北都)。故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。

③唐肃宗上元元年 (760) 升荆州为江陵府,建号南都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。二年 (761) 罢。次年又号南都。不久又罢。

④五代南唐交泰元年 (958),南唐升洪州为南昌府,建为南都。即今江西南昌市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),南唐自江宁府 (治今江苏南京市) 迁都于此,同年还都江宁府。

⑤明人亦称南京为南都。莫应箕著有 《南都应试记》。


(1)东汉陪都之一。因南阳郡为光武帝故乡,又位于京都雒阳之南,故称南阳郡(治宛县,今河南南阳市)为南都。张衡著有《南都赋》。(2)西晋末鲜卑拓跋猗卢修筑故平城,以为南都(盛乐城为北都),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。(3)五代南唐交泰元年(958年),李璟升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为南昌府,建南都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年),南唐自江宁府(治今江苏南京市)迁都于此,同年还都江宁府。(4)唐上元元年(760年)升荆州为江陵府,建号南都。次年罢。三年复称南都,旋又罢。(5)明人称南京为南都。吴应箕著有《南都应试记》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宜春郡

    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袁州置,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袁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为宜春郡。辖境相当今江西萍乡市和新余以西的袁水流域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袁州。隋

  • 五如

    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时期在西藏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建政后,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“如”的军政区域,即乌如(中央翼)、要如(左翼)、叶如(右翼)、如拉(分支翼)等,吐蕃灭亡后如亦不存

  • 屈沱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五里南岸。邵博 《闻见后录》 卷30: “今归州屈沱,屈原旧居也。”

  • 芳溪馆

    在今四川仪陇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8蓬州:芳溪馆,“元微之《感梦》诗云:十月初二日,我行蓬州西。三十里有馆,有馆名芳溪”。在今四川省仪陇县南。唐元稹《感梦》诗:“十月初二日,我行蓬州西。三十里有馆,

  • 昌化县

    ①北齐天保三年 (552) 置,为怀政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。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改离石县。②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属珠崖郡。治所在今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南旧县。唐属儋州。北宋熙

  • 五溪

    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��溪、无溪、酉溪,辰溪其一焉。夹溪悉是蛮左所居,故谓此蛮五溪蛮也”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“

  • 显新县

    西晋改显亲县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三十里叶堡乡金城里。北周废。见“显亲县”。

  • 青华山

    在今云南祥云县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云南县: 青华山在 “县南八里。下有洞,阔十丈, 山仅培��, 洞中甚深, 邃不可穷。 旁有石窍漏光,若天窗然。《滇纪》: 自洱

  • 老鹳河

    ①亦名老鹳嘴,即芦门河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世忠与兀术“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, ……兀术穷蹙, ……有献谋者曰: ‘凿大渠接江口,则在世忠上流。’兀术一夕潜凿渠三十里”。《金史·宗

  • 南掌

    指公元857年在今老挝琅勃拉邦建立的国家。即今老挝。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 作缆掌。16世纪中叶迁至万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