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源寺
在今安徽歙县南长陔乡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 南源寺 “在歙县长陔。唐太和年间建,寺后有五峰,前有三瀑布。朱子尝书 ‘新安大好山水’六字镌石壁”。
在今安徽歙县南长陔乡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 南源寺 “在歙县长陔。唐太和年间建,寺后有五峰,前有三瀑布。朱子尝书 ‘新安大好山水’六字镌石壁”。
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(1162) 以孝宗曾封为建王,升建州置,治所在建安、瓯宁二县 (今福建建瓯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、周宁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为建宁路。明洪武
明成化二年 (1466) 置,属龙门卫。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龙门卫: 金家庄堡在 “卫西北七十里。成化二年筑。……堡跨据高阜,南北两山夹峙,最为险要”。
①亦名狼山。在今河北怀安县(柴沟堡镇)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怀安卫:“良山在卫西十五里。旧名狼山。《志》云:魏主珪天赐二年如狼山,至于延水。《志》以为即此狼山也。”明永乐中,车驾驻此, 因改今名。②即
清康熙七年(1668)改巩昌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兰州(今甘肃兰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、宁夏及新疆、青海部分地。清末废。见“甘肃省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石城县置,为招义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东北河唇镇西。以县西南廉水为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为罗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吴川县。1914年改石城县复置,属广东高
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南横街西口路北。创建于金章宗天会年间。明正统十一年(1446)重修,改名普济寺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重修后,复名圣安寺。大殿内供奉明代脱沙三世佛,东、西、北三面墙上有佛教故事题材
在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太原府:穴山“在府西弄石县境。有岩洞,可通行舟。或曰即金溪穴中也”。
①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南屿镇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五县寨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台湾澎湖群岛南端之七美屿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“南屿亦名大屿,先时居民甚多,以波涛不测,移居八罩屿。”
在今辽宁建平县北建平镇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惠州: “太祖俘汉民数百户兔麛山下,创城居之,置州。”
①即汾。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苏秦说楚威王曰,“楚地,……北有汾泾之塞”。②即汾水旁的陉城。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:秦昭王四十三年(前264),“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