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江

南江

①旧释以为 《尚书·禹贡》 “三江” 之一。《禹贡》 本文仅有北江、中江,并无南江,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、中江,必有南江。历来各家解释不一:(1)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认为在吴县 (今江苏苏州市)南,所指即今吴淞江; (2) 《初学记》 引郑玄 《书注》认为右会彭蠡为南江,所指即今赣江; (3) 徐锴 《说文系传》 认为江出岷山至楚都名南江,所指为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附近一段长江干流; (4) 《水经·沔水注》 说就是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中从石城 (今安徽贵池县) 首受江水东至余姚入海的分江水,但实际上这条水道并不存在。

②即今广东西江。《南齐书· 州郡志》 广州:“西、南二江,川源深远,别置督沪,专征讨之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0广东: “西江实兼南江之名。”

③即泷水。今广东罗定、郁南二市县境之泷江、南江。《清一统志 · 罗定州》: 泷水 “源出西宁县西南。一名双林水。……一名晋康水,又名南江”。

④即今广西之郁江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20: “郁江即广西左江,亦曰南江。”

⑤在今四川西部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岷三江: 首大江出汶山,北江出曼山,南江出高山。高山在城 (成) 都西。”

⑥即綦江。今四川綦江县境之綦江。《清一统志 ·重庆府一》 引 《元统志》: “南江在南川县。众溪会合,至三溪口可通舟楫,行三十里至綦市,又至南江口入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9綦江县: 綦江 “在县南,即夜郎溪也,自南川县流入,亦曰南江”。

⑦亦名难江。在今四川南江县境,为渠江上源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江县 “巴江” 条下: “南江源出米仓山,亦自县治前而南与巴江合,盖二水即巴江上流也。”

⑧即今四川南川市、武隆县境之鸭江 (大溪河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南川县: “又东有四十八渡水,流入南江。”


(1)古水名。旧释《尚书·禹贡》“三江”之一。《禹贡》本文只有北江、中江,并无南江;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、中江,必有南江。各家所指不一:(1)《汉书·地理志》说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南,所指当即今吴淞江。(2)《初学纪》引郑玄《书注》指今之赣江。(3)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指楚都(今湖北江陵县)附近一段长江干流。(4)《水经注》认为是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中从石城县(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)首受江水东至余(馀)姚县(今浙江余姚市)入海的分江水,但实际上这条水道并不存在。(2)今水名。在四川省东北部。为渠江正源。源于南江县米仓山南麓,向南流至巴中市三江口右纳恩阳江后称巴河。长161千米。支流众多。河谷深切幽深,富水力资源。滩多流急,不利航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嵕庙

    又称灵��王庙。在今山西壶关县南二十四里黄家川南阳护村。据庙内碑记载,庙创建于金大定乙未年(1175)。明代重修。现存庙宇除大殿为金代建筑外,其余均为明代建筑。

  • 古格王国遗址

   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藏王后裔尼玛衮逃至阿里札布让、托林一带,为阿里王。其幼子德尊衮于北宋初年据象雄,建古格王国。直到公元1630年阿里僧俗人民暴动,推翻了古格王朝统治。古格王国遗

  • 淳河

   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襄阳县: 淳河 “在府东三十里,南流入汉江”。《宋史·食货志四》: 咸平中 “襄阳县淳河,旧作堤截水入官渠,溉民田三千顷”。

  • 大农陂

    在今安徽南陵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南陵县:“有大农陂,溉田千顷。元和四年,宁国令范某因废陂置,为石堰三百步,水所及者六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8南陵县:“县南有大农陂。……《志》云,陂水堰漳淮而成。

  • 呇磊驿

    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海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徐闻县:呇磊驿“在海安所城中。其南有呇磊浦”。

  • 资源县

    1936年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即今广西资源县。以据处资水之源而得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,北与湖南省相邻。属桂林市。面积 1954 平方千米。人口16.6万。辖1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大合镇。以地

  • 高溪市

   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东北二十一里高溪市乡。旧属零陵县,明曾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杨墅园镇

    即杨树园镇。今江苏无锡市西三十里杨市镇。

  • 彰武台 (臺) 门

    清置,为柳条边门之一。即今辽宁新民市西北彰武台门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彰武台边门 “在广宁县北,东至开原县发库门一百二十里,西至白土厂边门一百六十二里,有章京驻防”。

  • 宝庆府

    南宋宝庆元年 (1225) 升邵州置,治所在邵阳县 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及新邵、邵东、新化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升为宝庆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改宝庆府。辖境扩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