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峤县
1934年改五福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。民国 《云南省民政厅 〈有关各县更改县名〉 案卷》: “南峤,城治山名景峤,河名南央。” 1953年撤销,并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。
旧县名。1934年由五福县改名,治勐遮(今云南勐海县西勐遮镇)。1954年分设区级版纳勐遮、版纳曼敦。1957年改称版纳勐遮(县级),仍驻勐遮。1960年易名勐遮县,同年撤销,并入勐海县。
1934年改五福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。民国 《云南省民政厅 〈有关各县更改县名〉 案卷》: “南峤,城治山名景峤,河名南央。” 1953年撤销,并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。
旧县名。1934年由五福县改名,治勐遮(今云南勐海县西勐遮镇)。1954年分设区级版纳勐遮、版纳曼敦。1957年改称版纳勐遮(县级),仍驻勐遮。1960年易名勐遮县,同年撤销,并入勐海县。
即今河南遂平县西南文城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一年 (816) 六月,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讨吴元济,“大败于铁城,仅以身免”。胡三省注: “即文城栅,以其坚不可破,故谓之铁城耳。”(1)在今陕西省洋县东
即今陕西延安城东南宝塔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安府: 嘉岭山 “在府城东南。形势高峻”。后因山上建有宝塔,故习惯上称宝塔山。
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双龙镇。清光绪《长寿县志》卷1:“双龙场在“治北六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阆中市南双龙镇。民国《阆中县志》卷5:双龙场在“县南三十里”。③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双龙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
西汉景帝中六年 (前144) 分梁国置,治所在定陶县 (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)。封孝王子不识为济阴王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、东明等县地。建元二年 (前 139) 改为济阴郡。甘露二年 (前52)
①一名沙河石桥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·契丹》:“(兀欲)与其祖母述律(太祖皇后)相距于石桥。述律所将兵多亡归兀欲。兀欲乃幽述律于祖州。祖州,阿保机墓所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
在今江苏灌云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“杨口堤在州(今海州镇)南。东自板浦,西抵涟水,为南北要地。万历中,海潮侵漫,行旅艰阻,知州杨凤筑堤十五里,商旅称便。”
在今湖北罗田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1黄州府: 魁山 “在罗田县东六十里。形势嵯峨,高出众山。故名”。
即今西藏错那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卫地诸城: 满撮纳城 “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”。藏语满为门隅,撮纳为湖边、湖鼻。后称错那宗。1960年改设错那县。满撮纳又作错拉、扪磋纳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
明代海西女真。分布于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以西、辽宁辽河上游以东地。分为四部: 北曰乌拉,西曰哈达,东曰叶赫,南曰辉发,皆以河得名。万历年间先后为后金所灭。
北宋置,属临沂县。疑即今山东临沂市东北相公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