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和郡
北周置,属洺州。治所在南和县 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周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属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一带。隋开皇初省。
北周置,属洺州。治所在南和县 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周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属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一带。隋开皇初省。
即会军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梓州铜山县:“有会军堂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2铜山县:会军堂山“高三里。蜀主刘玄德遣孔明、张飞分定州界,略地至此,百姓以牛酒犒师,武侯因会军士于此,后传云
在今内蒙古河套北塞外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会昌二年 (842),河东奏: “回鹘兵至横水,杀掠兵民,今退屯释迦泊东。” 李德裕上言: “释迦泊西距可汗帐三百里”。胡三省注: “乌介时移帐保错子山。”
一名女盐池。即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西北之硝池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“(盐)池西又有一池,谓之女盐泽,东西二十五里,南北二十里,在猗氏故城南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2解县:女盐池“盐味少苦,不及县东大池盐。俗言此池
五代吴定都扬州,升为江都府。治所在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南唐建都江宁府,以此为东都。周显德中复为扬州。五代吴定都扬州,升为江都府(南唐迁都江宁府,以此为东都),治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
北宋置,属安居县。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南九十里东禅镇。清光绪 《遂宁县志》 卷1: 东禅场“为古韩朋镇”。
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鄯城: “乃渡臧河,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,至赞普牙帐,其西南跋布海。”
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东七十里宣风镇。宋时曾于此置宣风驿,后废。明万历十三年 (1585) 又因废驿旧址置宣风公馆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萍乡县: 宣风镇 “东西凡三里,为水陆之冲”。(1)在
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集北五里古城。十六国后赵时为祝阿郡治。北魏移治今禹城市西南。隋属齐郡。唐属齐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禹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北
旧时西藏的别称。西藏旧分阿里、藏(后藏)、卫(前藏)和康(一作喀木)四部,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,元、明译为乌思藏,清译为卫藏。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。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。西藏旧分阿里、藏(后藏)
亦作博叉河。即今中亚之阿姆河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“缚喝国……北临缚芻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