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木
一作卓摩。即今西藏亚东县。清陶思曾 《藏輶随记》 称: “卓木分上、下二部,上卓木自春丕起,北至帕克哩番民二百六十户界止; 下卓木自春丕起,南至咱利山止,番民一百八十户。” 佘素著 《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》: “ (东印度公司秘书) 波格尔等由布华山口进入不丹的首府布拉卡,再经由帕罗宗到卓木(按即汉译亚东) 进入西藏。” “卓木”,藏语意为漩谷。
一作卓摩。即今西藏亚东县。清陶思曾 《藏輶随记》 称: “卓木分上、下二部,上卓木自春丕起,北至帕克哩番民二百六十户界止; 下卓木自春丕起,南至咱利山止,番民一百八十户。” 佘素著 《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》: “ (东印度公司秘书) 波格尔等由布华山口进入不丹的首府布拉卡,再经由帕罗宗到卓木(按即汉译亚东) 进入西藏。” “卓木”,藏语意为漩谷。
汉高帝分齐郡置,治所在掖县(今山东莱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、岠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东地区。《元和志》卷11莱州:“在齐国之东,故曰东莱。”东汉徙治黄县(今山东龙口市东南)。西晋改为东莱国,还治
在今四川德格县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“时德格土司争袭,构乱久,(赵)尔丰奏请往办,经泰凝、道坞、章谷、倬倭、麻书、孔撒、白利、绒坝、擦玉龙、濯拉、扩洛垛,以至更庆”。即此
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改颍川郡置,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南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改颍川郡置,治长社县(今河南临颍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宁夏银川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 吐蕃传》: 大历十三年 (778),“虏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,塞汉、御史、尚书三渠以扰屯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镇: 御史渠 “在镇东北黄河外。《唐史》: 郭
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古雷山“在漳浦县东南五十里。一名鼓雷山。断岸千尺,下瞰大江。每潮至,怒浪急涛,其声如雷”。
1912年置,属广饶县。即今山东广饶县东南二十六里大王镇。
在今河南确山县北三十里。村内有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故居。
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汝州梁县: “正隆六年,敕环汝州百五十里州县商贾,赴温汤置市。”
即掖侯国。在今山东莱州市。《后汉书·欧阳歙传》: 建武九年 (33),歙 “更封夜侯”。李贤注: “夜,今莱州掖县。”
在今山西高平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丹朱岭“在高平县北四十五里,与潞安府长子县接界。……按《县志》,丹朱岭接长子县界,以尧封长子丹朱得名。此说傅会。《汉书》长子县注,长读长短之长,今俗为长幼之长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