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里桥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因距城十三里,故名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(河间王)顒遣其将张方, (成都王)颖遣其将陆机、牵秀、石超等来逼京师。乙丑,帝幸十三里桥”。同年冬, “张方退屯十三里桥”。皆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西,因去城十三里,故名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年),河间王司马颙以张方为都督,自函谷东趋洛阳,惠帝如十三里桥,即此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因距城十三里,故名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(河间王)顒遣其将张方, (成都王)颖遣其将陆机、牵秀、石超等来逼京师。乙丑,帝幸十三里桥”。同年冬, “张方退屯十三里桥”。皆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西,因去城十三里,故名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年),河间王司马颙以张方为都督,自函谷东趋洛阳,惠帝如十三里桥,即此。
即松滋县。西晋置,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》: “松兹故城在霍邱县东十五里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宿松县东北。属庐江郡。东汉废。
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宁阳县“青川村”条下:东台“俗名梁王点军台”。
隋大业二年(606)改驴夷县置,属代州。治所即今山西五台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4称,“因山为名也”。后属雁门郡。唐属代州。金贞祐四年(1216)升为台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改为五台县,属太原府。八年
①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十五里。唐李白流夜郎经此,有《望木瓜山》诗。②在今甘肃环县东北百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环县:木瓜堡,“《志》云:旁有木瓜山,因名。明正德四年,寇入花马池。总兵马昂与亦孛耒战于木瓜山
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北泸沽湖镇。明置左所土千户。
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 碱厂旧城 “在城南一百四十六里。周二里有奇,又有碱厂新城,在城南一百四十八里,天聪七年筑”。
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温州府瑞安县 “陶山” 条: 福全山 “道书以为第三十三福地,山之北有白云岭”。(1)山名。在浙江省瑞安市西。相传为南朝道家陶弘景隐居处。道书称为“第三
在今江西萍乡市南,接莲花县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马迹岭“在萍乡县南七十里。平夷修远。晋甘卓经此,石上有马迹”。
即今湖南耒阳市西南二十四里小水铺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耒阳县图:县西南有小水。
在今福建沙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“洛溪在县东南,源出尤溪县。又有洛阳溪,亦出焉。西北流,合诸小溪水,流入大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