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碚管理局
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,1949年废入巴县。
1942年由四川省嘉陵江三峡实验区(今属重庆市)改置(县级)。该实验区系由四川省巴县(今重庆市巴南区)的北碚镇,江北县(今重庆市渝北区)的文星、二岩、黄桶三镇及璧山县的澄口镇析出设置。驻北碚镇(今重庆市北碚区)。1949年仍为北碚管理局,1950年改为北碚行政管理处,隶重庆市,1951年设北碚市并为川东行署驻地。1952年行署撤销,改北碚市为重庆市第六区,1955年更名北碚区。
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,1949年废入巴县。
1942年由四川省嘉陵江三峡实验区(今属重庆市)改置(县级)。该实验区系由四川省巴县(今重庆市巴南区)的北碚镇,江北县(今重庆市渝北区)的文星、二岩、黄桶三镇及璧山县的澄口镇析出设置。驻北碚镇(今重庆市北碚区)。1949年仍为北碚管理局,1950年改为北碚行政管理处,隶重庆市,1951年设北碚市并为川东行署驻地。1952年行署撤销,改北碚市为重庆市第六区,1955年更名北碚区。
在今四川梁平县东南。清光绪 《梁山县志》 卷3: 银河桥在 “县东四十五里,接蟠龙溪,水迤逦南流,月夜望之如银河,故名”。
一作汧山。又名岳山、吴岳山、吴山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岍及岐。”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汧山。即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吴山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岍及岐。”参见“吴山(2)(2)”。
隋置,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42石州定胡县: 孟门关 “周大象元年于此置孟门津,隋开皇六年改曰孟门关,在黄河东岸”。
又名天师道场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东曹夫楼一带。北魏始光三年(426)建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大道坛庙,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建也。”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,重坛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西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西南。后废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陕州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。《寰宇记》 卷6: “取古桃林塞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河南郡。唐初属陕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灵宝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《明史·刘显传》:万历六年(1573),镇压戎县都掌蛮,攻九丝城,“阿二、方三走保牡猪寨。……诸军攻牡猪,擒方三”。即此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安定县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7鹿城县: “取县东故鹿城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信都郡。唐属深州,至德元年 (756) 改名束鹿县。古县名。隋开
唐贞观四年 (630)置,治所在龙水县 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市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。乾封中改为宜州。唐贞观四年(630年)置,治龙水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宜山一带。乾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。二十八年(1395)废。建文四年(1402)复置,后废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辽宁省北宁市。属辽东都司。二十八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