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安丰镇
即安丰镇。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安丰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安丰镇。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安丰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清外蒙古喀尔喀车臣汗部二十三旗,会盟于克鲁伦河北巴尔和屯 (在今蒙古国东部乔巴山市西),故名。
晋置,属琅邪郡。在今山东临沂市。南燕时为幽州治。
北宋时对西藏前藏地区的汉译称。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 沿臧河 (今雅鲁藏布江) 南北两岸置乌如 (中央翼)、要如 (左翼)、叶如 (右翼)、如拉(分支翼) 等军政区域。吐蕃王朝灭亡后,原建置废,
旧名沙尾。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南屏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9: 香山县有南屏村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莘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五十里沙镇。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属博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6武水县: “在武水沟之南,因名之。” 五代周显德二年 (955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
明置,为右江水驿。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那造水驿,“《志》云:旧在府西九十里,后徙于县城西北隅,嘉靖四十五年革”。
即今阿尔泰山的元代译名。又作金山。《元朝秘史》 作 “阿勒台山”。Altai,蒙古语意为“金”。《元史·武宗纪》: 大德十年 (1306) “驻冬按台山……十一年春,闻成宗崩,三月,自按台山至于和林”
亦作清溪场。即今四川岳池县西北秦溪镇。清光绪 《岳池县志》 卷3: 清溪场 “离城七十里”。
在今四川汉源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黎州安抚司: 梵音水“在司城南一十五里。俗传唐僧三藏至此,持梵音而泉涌出,故名。色如米沈,味甘。宋政和间,太守宇文侯过而饮之,曰佳泉也,易名粲玉泉。泉南数十步有二巨
即今贵州兴仁县东北巴铃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“阿坚屯”条引《黔记》:“自(安南县)南门小路四十里至阿坚屯,三十里至独脚屯,四十里至巴铃箐,树木蓊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