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光城郡
南朝梁置,为光州治。治所在光城县(今河南息县境)。北齐废。
南朝梁置,为光州治。治所在光城县(今河南息县境)。北齐废。
五代蜀置,属绵谷县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漫天岭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中伐蜀,崔彦进等破取小漫天寨,“蜀人退保大漫天寨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大海中之下川岛。《寰宇记》卷157新会县:“上川洲、下川洲在县南二百六十里大海中。其洲带山,湾浦极广。出煎香。有盐田,土煎盐为业。”见“下川岛”。
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。清光绪《广东图说》卷1:香山县海岸有“万顷沙”。沙湾水上承北江,东南流经此入海。
即今陕西洛川县治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洛川县迁治于此。
春秋时西戎国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秦穆公得由余,西戎八国服于秦,故……岐、梁山、泾、漆之北有义渠、大荔、乌氏、朐衍之戎。”秦惠王时置乌氏县。
东晋初改会稽郡置,治所在山阴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南朝宋复为会稽郡。西晋太康二年(281年)封孙秀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,改郡为国,领县如旧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杭州湾以南,浦阳江、曹娥江、甬江流域。永宁元
一称三汊城。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旧唐书·李师古传》载:唐贞元初,淄青帅李纳“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,谓之三汊,交田绪以通魏博路”。八年(792),纳卒,子师古袭位,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7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东南十二里金余乡。清光绪 《通州直隶州志》 卷1: 东 “五十里曰金余镇”。
秦改邽县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。东汉属汉阳郡。西晋为天水郡治。北魏避道武帝珪讳,改名上封。隋大业初复名上邽县,仍为天水郡治。唐为秦州治,天宝末为吐蕃所占,大中时收复,改为镇。因地处渭水上游,
即今江苏句容县西南葛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 葛仙乡 “在府东南七十里。明初,王师败陈埜先于秦淮河上,追之至此,乡民执埜先杀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