勐 (猛) 朗坝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。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至三十四年 (1908) 为镇边厅治。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(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 迁治于此。1959年设勐朗镇。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。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至三十四年 (1908) 为镇边厅治。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(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 迁治于此。1959年设勐朗镇。
在今山西应县西二十五里。《魏书· 序纪》: 东晋建兴元年 (313),拓跋猗卢 “登乒城西山,观望地势,乃更南百里,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,晋人谓之小平城”。
即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老乐安村。旧属崖州,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阿剌古山“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, 与冰沟山相连。山顶宽平可耕,中有鲁班峡”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七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7扬州引 《广陵志》 云: “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,帝爱之,令扬州依图营建。既成,帝幸之,曰:‘若使真仙游此,亦自当迷’”,乃名迷楼。
①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南朝梁僧宝志曾结庵于此。明万历间在此建隆昌寺,后改名慧居寺。②在今广西横县南二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宁浦县有 “宝华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3横州:宝华山 “山顶尝有宝异
在今江西赣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北。明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(756)置,治所在上洛郡(治今陕西商州市)。领上洛、安康、武当、房陵四郡。上元二年(761)废。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,治上洛郡(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)。上元二年(761年
清置,属寿阳县。即今山西寿阳县西北二十里宗艾镇。在山西省寿阳县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宗艾,人口 2950。清代为宗艾都治所,故名。1949年属寿阳县七区。1953年设宗艾乡
即伊河。伊河河谷平原亦称伊川。在今河南栾川、嵩县、伊川等县境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二年(前638),“初,平王之东迁也。辛有适伊川,见被发而祭于野者, 曰不及百年,此其戎乎?其礼先亡矣。秋,秦、晋迁陆浑
又名小南湖。北宋置,属沧州清池县。在今天津市西郊区小南河。金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