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各庄
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三十六里留各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河间县图:东北有刘各庄。
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三十六里留各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河间县图:东北有刘各庄。
在今青海大柴达镇南。民国汪公亮《西北地理》第五节:青海柴达木戈壁区有巴哈柴达木。
指今辽宁辽河下游河网低洼地区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十九年(645),“次辽泽,瘗隋人战亡者”。即此。隋、唐征高丽路皆由此,迄至辽、金亦为往来辽东的必经之路。契丹族早期和辽代前期以政治中心上京(今内
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新建县有 “望湖亭”。
在今河南原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原武县: 黑阳山 “在县 (按旧原武县,治今原阳县西南原武镇) 北二十里。连阳武县界。黄河经其下。洪武二十四年,河决于此。又正统十三年,河决荥泽县东及黑阳山,由蒲
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十五里,与含山县交界处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襄安县有半阳(汤)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26巢县:“半汤山, 山下有泉,半冷半热以名之。”今建有疗养院。山东南有半汤镇。
又作蓝田谷。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。“关中八川”之中的灞水、浐水即发源于此。唐广德元年(763年)吐蕃陷长安,郭子仪军自牛心谷经此入商州。
战国时秦邑,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 “请道于南郑、蓝田以入攻楚。” 即此。古邑名。(1)战国秦邑。即今陕西省汉中市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请道于南郑、蓝田以入攻楚。”即此。(2)又
在今河北徐水县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明道二年 (1033),刘平奏: “自边吴淀望赵旷川、长城口,乃契丹出入要害之地。” 即此。
唐贞观十二年(638)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水源镇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水源。属环州。唐末后废。
在今云南盈江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干崖宣抚司:云晃山“在司(今旧城镇)南一十五里。上有瀑布泉,即云晃河之源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