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鸣山
①在今广西兴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兴安县:凤鸣山“在县北三十七里。俗呼鸡爬山。宋淳熙间改今名”。
②一名五山、州北五山。在今四川荣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2荣州:州北五山,“《图经》云:五山,凡五山,以西为上,州衙据其首,州学次之,嘉祐寺又次之,天庆观又次之,东郭外东岳祠又次之。州之西北曰凤鸣山,州之西南曰浮图岩,相连属如画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荣县:凤鸣山在“县治西北。 《志》云:自县治北至县治西南之浮屠崖,有五山相连,亦曰五山”。
①在今广西兴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兴安县:凤鸣山“在县北三十七里。俗呼鸡爬山。宋淳熙间改今名”。
②一名五山、州北五山。在今四川荣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2荣州:州北五山,“《图经》云:五山,凡五山,以西为上,州衙据其首,州学次之,嘉祐寺又次之,天庆观又次之,东郭外东岳祠又次之。州之西北曰凤鸣山,州之西南曰浮图岩,相连属如画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荣县:凤鸣山在“县治西北。 《志》云:自县治北至县治西南之浮屠崖,有五山相连,亦曰五山”。
春秋蔡邑。后为国都。在今河南新蔡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新蔡: “蔡平侯自蔡徙此。” 秦置新蔡县。古邑名。春秋蔡邑。即今河南省新蔡县。平侯自蔡迁此,故名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三年(前529年):楚平王即位,既
即今安徽由巢湖出口,东至芜湖市东北裕溪口入江的裕溪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江水自濡须口又东,左会栅口,水导巢湖,栅水又东南流,注于大江,谓之栅口。”古水名。又作栅江,即濡须水。源出安徽省巢湖。因下游
元置,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南岸木洞镇。
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可泸江在“县东南七十里,与武缘县接界。流入宣化县界,合大江。可通舟楫”。
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一百一十四里资丘镇东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长阳县西有资坵镇。1980年滑坡,徙于桃山今址。
在今江西黎川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3建昌府:东岩山“在新城县东四十里。叠嶂排空,与日山相望”。俗称东山、麟山。在福建省莆田市西北角。山上旧有数百年古松200多株,宋元摩崖石刻多处。有北宋淳化元年(99
俗名花墙儿。明置,属镇夷千户所。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花墙子。清废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上方山兜率寺南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卷3:“华严师初开山时卓锡于此,中有石台高三尺许,周回可四合抱。台上生成一池,池之轮廓如马齿之环匝,池心生石一拳,形如柿。洞顶生石莲一, 巨朵匝小花
①西汉元康元年(前65)改杜县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。因在杜县之东,并修有宣帝陵,故名。三国魏改为杜县。②南朝梁置,为杜陵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杜原
即今广东阳山县西南七拱镇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七巩墟巡司“在阳山县南。明洪武二年,置星子墟巡司,在州东北。本朝嘉庆二十一年,移驻此,改今名”。即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南七拱镇。清嘉庆二十一年(1816年)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