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阳府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中立府置,直隶南京。治所在凤阳县(今安徽凤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天长、定远、霍邱以北地区。因府在明代为皇室先世陵墓所在,建为中都。清属安徽省。1912年废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以凤阳为帝乡,建为中都。六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,次年又改中立府为凤阳府。治凤阳县(今属安徽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长、定远、霍邱等市县以北地区及江苏省盱眙、泗洪等县地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属安徽省。雍正后辖境缩小。1912年废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中立府置,直隶南京。治所在凤阳县(今安徽凤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天长、定远、霍邱以北地区。因府在明代为皇室先世陵墓所在,建为中都。清属安徽省。1912年废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以凤阳为帝乡,建为中都。六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,次年又改中立府为凤阳府。治凤阳县(今属安徽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长、定远、霍邱等市县以北地区及江苏省盱眙、泗洪等县地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属安徽省。雍正后辖境缩小。1912年废。
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以陵县改名,治所即今山东陵县。为纪念牺牲于此的吴匡五县长而命名。1949年复名陵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陵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。以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吴匡五
明初废通达等路五处蛮夷洞长官司置,属酉阳宣慰司。治所无考,当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酉阳宣慰司: 通达砦在 “司东南二百五十里。《志》 云: 元置通达等处五路蛮夷洞长官
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富顺监置,治所即今四川富顺县。二十年 (1283) 升为富顺州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富顺监置,治今四川省富顺县。属叙州路。二十年升富顺州。
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十里旧县村。唐开元中徙富平县于此。元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高平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大徐台子。大业初属下邳郡。唐属泗州,开元二十五年 (737) 移治临淮县 (今洪泽县西临淮乡)。北宋建隆二年 (961)废。古县名。隋
明置,属政和县。即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镇。
①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南屿镇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五县寨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台湾澎湖群岛南端之七美屿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“南屿亦名大屿,先时居民甚多,以波涛不测,移居八罩屿。”
在今安徽天长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天长军天长县:“唐开元二十九年于下阿村置千秋县,天宝七年改为天长县。”在今安徽省天长市东北。唐初属高邮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后光宅元年(684年),“徐敬业闻李孝
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置,属平秦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) 移治今陕西眉县东北渭河北岸,属岐山郡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名渭滨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
亦名干镇。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南干驿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干滩镇巡司“在天门县东南。明成化十三年置,本朝因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