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源县
1914年改建昌县置,属热河热河道。治所在塔子沟 (即今辽宁凌源市)。民国 《凌源县志》:“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,谨援沁源、桃源之例,呈請转咨准改凌源县,此定名之理由也。” 即以地处大凌河之源为名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55年划归辽宁省。1991年改设凌源市。
旧县名。1914年改建昌县置,治今辽宁省凌源市凌源镇。原属热河省,1955年改属辽宁省。1991年撤销,改设凌源市。
1914年改建昌县置,属热河热河道。治所在塔子沟 (即今辽宁凌源市)。民国 《凌源县志》:“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,谨援沁源、桃源之例,呈請转咨准改凌源县,此定名之理由也。” 即以地处大凌河之源为名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55年划归辽宁省。1991年改设凌源市。
旧县名。1914年改建昌县置,治今辽宁省凌源市凌源镇。原属热河省,1955年改属辽宁省。1991年撤销,改设凌源市。
亦作苻关、笮关。西汉置,即今四川合江县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又武帝建元六年,以唐蒙为中郎将,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。” 《水经·江水》: “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。”即今四川省合江县。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
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北四十五里华士镇。清光绪《江阴县志》卷2:华墅镇“市北枕砂山,南俯市河,东西相距三里,南北相距二里余。邑中市镇之大者称华墅、青旸,列肆繁盛,百货皆备,濒江各乡贸布者,向以午夜率明灯列
明嘉靖十三年(1534)建,即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巨峰镇。(1)即今山东省蓬莱市东南巨峰。清在其地设盐场。(2)见“巨峰镇”。
亦作洌水。即今朝鲜大同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乐浪郡吞列:“分黎山,列水所出,西至黏蝉入海,行八百二十里。”古水名。即今朝鲜大同江。东汉以后又名贝水(贝江)。
在今陕西武功县 (普集镇) 西北武功镇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》: 绿野书院 “在武功县治南,旧为绿野亭。宋儒张载讲学处。明弘治中改建书院”。
一名沙湖镇。即今江西新干县北赣江西岸三湖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6新淦县:“自界埠登舟顺流……至三湖圩。”(1)在江西省新干县北部、赣江西岸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湖,人口
即台湾宜兰县东南罗东镇。清末 《台湾地舆总图》 宜兰县舆地说略: “东南二十里曰罗东,旧设巡检,已裁。” 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日本侵占台湾后,曾发生抗暴斗争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罗东镇。为太平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南昌县置,属朱提郡。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境。南齐属南朱提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晋时改南昌县置,治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。属朱提郡。南朝梁时废。
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沂州 “艾山” 条下: 炉山 “旧产金”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百里之延亭。明属福宁州,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巡司于此,嘉靖中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筑,在今福建省霞浦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