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冈底斯山

冈底斯山

在今西藏西南部,和喜马拉雅山隔雅鲁藏布江河谷平行,西自狮泉河和噶尔藏布汇流处起,向东延伸,东接念青唐古拉山,长约二千余里。其主峰冈仁波齐峰,在阿里普兰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“唐古特言冈底斯者,犹言众山水之根。”外人曾称之为“外喜马拉雅山”。冈底斯山是印度洋水系和内流水系的分水岭。


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。东西走向,南与喜马拉雅山平行,东接念青唐古拉山。山名藏语意为“众山之主”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其山高五百五十余丈,周一百四十余里。四面峰峦陡绝,高出乎众山者百余丈。积雪如悬崖,皓然洁白,顶上百泉流注,至山麓,即伏流地下。”康熙帝曰:“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达山下,有阿耨达池,以今考之,意即冈底斯山是。唐古特言冈底斯者,犹言众山水之根,与释典之意相合。”又“以此处为天下之脊”。系褶皱断块山系,南侧陡峭,北侧较和缓。海拔约6000米。主峰冈仁波齐峰(6656米),藏语意为“雪的宝贝”,在普兰县玛旁雍错北,为著名佛教圣山。东段的冷布岗日(罗波峰,7095米)为其最高峰。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地理界线,南为藏南谷地,北为藏北高原,也是中国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訾城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河南尹巩县: “有东訾聚,今名訾城。” 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又东径訾城此,又东罗水注之……罗水又于訾城东北入于洛水。”

  • 隆安府

    金贞祐初改隆州置,治所在利涉县 (今吉林农安县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、德惠、双阳县及长春市地。元改黄龙府。金贞祐初升隆州置,治利涉县(今吉林农安县)。辖境约今黑龙江长春市区及九台、农安、德惠、扶余等市

  • 封水

    即今广西西江支流贺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苍梧郡封阳县应劭注: “在封水之阳。” 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郁水东径苍梧广信县,漓水注之。又东,封水注之。”又称封江、临贺水。即今西江支流贺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

  • 临淇镇

    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南临淇镇。东魏曾置临淇县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在河南省林州市南部、淇河北岸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8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淇,人口8390。东魏为临淇县治,因濒临淇水得名。后废县,仍名

  • 团转汛

    在今江西波阳县西鄱阳湖滨团转。清于此置团转汛。

  • 偏沅巡抚

    明万历二十七年 (1599) 用兵播州时分湖广地置,寻废。天启二年 (1622) 后置废无常,崇祯二年 (1629) 定设。治所在偏桥镇 (今贵州施秉县东北)、沅州 (今湖南芷江县),故名。为黔、楚重

  • 都握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安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隆安县。

  • 临济

    在今河南封丘县东。《史记· 秦始皇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 冬,章邯 “灭魏咎临济”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陈留郡平丘: “有临济城。”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。南临古济水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秦

  • 兀的河千户所

    又作兀的千户所。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老君营

    又名老军驿。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。《明史·朱燮元传》:天启三年(1623),“与(秦)良玉兵会,进攻永宁,击败奢寅于土地坎,追至老军营、凉伞铺,尽焚其营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