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三关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)、倒马关(在今河北唐县西北)、紫荆关(在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今北京昌平区西北)、倒马关(今河北唐县西北)和紫荆关(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)、倒马关(在今河北唐县西北)、紫荆关(在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今北京昌平区西北)、倒马关(今河北唐县西北)和紫荆关(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即冶父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江郡庐江县“有冶甫山”。即“冶父山”。
清置,属阶州。即今甘肃舟曲县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二》:西固堡“城周六百丈。设州同都司驻防”。1913年改置西固县。
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干汊河镇。清光绪《舒城县志》卷7:干汊河镇在“县西南十五里”。在安徽省舒城县中部、干汊河东南岸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 5.9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干汊河,人口 2310。因境内杭埠河的
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王慧龙传》: 谢晦起兵江陵,引慧龙为援。“慧龙督司马灵寿等一万人拔其思陵戍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三年(426年),魏南蛮校尉王慧龙帅
在今山东泰安市城内西北隅、泰山南麓。祀东岳泰山神。初建于汉,历代均予修葺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 “ 《从征记》 曰: 泰山有下、中、上三庙,墙阙严整,庙中柏树夹两阶,大二十余围,盖汉武所植也。……中庙去
即今云南瑞丽市西南四十八里弄岛乡。1932年于此置瑞丽设治局。傣语“弄”为水塘,“岛”为青苔,意即青苔塘。
俗称园山仔。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,士林区东北。因附近多漳州籍移民,故取福建漳州名胜“芝山”为名。山顶有惠济宫,建于清乾隆十七年(1752),为士林古庙之一。
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五十六里安溪乡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36:“安溪在钱塘县,去北关五十里。”明万历《钱塘县志·纪胜》:“苕溪至此百里,则势缓而渊深,无复崩溃之虑矣。”故名。明洪武中设税课司于此。(1)在浙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长平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华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西华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柳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西华县。属陈州。大业初改名西华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