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国州

兴国州
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兴国府置,属武昌府。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、大冶、通山、阳新等市县地。1912年改为兴国县。


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兴国府置,治今湖北省阳新县。属武昌府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黄石、阳新、通山、大冶等市县地。清不领县。1912年改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园围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南,跨顺德市地,以防御西、北二江之水患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江防:桑园围 “捍卫十四堡,包络西樵山,东西基形如箕,西、北两江左右环绕,北为箕腹,东南为箕口。最北界三水县飞鹅山,自

  • 古城集

    ①即今安徽亳州市南古城镇。清乾隆《亳州志》卷2南乡村集:古城集“去城八十里”。②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。西汉置宁阳县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清丰县西北部。古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550。原名陆家店。

  • 富民县

    ①辽置,为丰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三十里白塔村西南古城。元至元四年(1267) 省入丰州。②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黎灢千户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民县东南五里旧县。明属云南府,迁

  • 南晋州

    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宣化县(在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亭子街)。贞观六年(632) 改为邕州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黄梅县 (今湖北黄梅县西北)。八年 (625) 废。(1

  • 七星关河

    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六冲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毕节卫七星关后千户所:“有七星关河,亦曰可渡河,源出四川乌撒府,即北盘江上流,七星关在其上,下流入云南沾益州界。”

  • 小石峡

    即小峡。在今青海平安县西小峡乡境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峡口山“亦名小石峡”。

  • 马尾河

    ①在今四川绵竹县东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9绵竹县:“(马尾)河出无为山。宋淳熙间有碑云:群雁排空,成‘无为’二字,因名。有河水出焉,流如马尾,因名马尾河也。”②即今贵州都匀市南清水河上游。《方舆纪

  • 张公洞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张公山麓,为石灰岩溶洞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张公山“山巅空穴到底,郭璞注云:阳羡有张公山,洞中南北二堂。故老传云:张道陵居此求仙,因有张公之名,四面水入圻溪”。《舆地纪胜》

  • 不剌

    亦作孛罗、普剌、怕剌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:“既过瀚海军千余里,有不剌城,附庸之邑三五。”即此。

  • 光禄岛

    亦作广鹿岛。即今辽宁长海县西南广鹿岛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盛京全图:金州城东大海中有光禄岛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4:“光禄岛当里长山列岛之西, 由东北至西南,长六海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