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凤陇
唐方镇名。上元元年(760)置,治所在凤翔府(今陕西凤翔县)。建中四年(783)建号保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上元元年(760年)置,治凤翔府(今陕西凤翔县)。建中四年(783年)改名保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上元元年(760)置,治所在凤翔府(今陕西凤翔县)。建中四年(783)建号保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上元元年(760年)置,治凤翔府(今陕西凤翔县)。建中四年(783年)改名保义军。
即嵛山。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
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大京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洪武二十年(1387)改置大金千户所。
在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八十里。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平孟隘 “在小镇安西南。相近有剥淰隘”。即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剥隘。清时设兵防守于此。
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二十里长山峪镇。清置常山峪行宫。
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,近空舲峡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达洞滩,滩恶,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。滩际多奇石,五色粲然可爱,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。”
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阳谷县“阿泽”条下载:“有七级渡。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,有七级上、下二闸。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。”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、下二闸而得名。(1)在河北省威
又作茫布部。宋代的部名,属叙州羁縻。在今云南镇雄县北四十里芒部镇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96镇雄府:“古为屈流大雄甸,昔乌蛮之裔阿统与其子茫布徙居此地,其后昌盛,号茫布部。”元置茫部路。南诏时置,驻地即今云
即漠南。指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。《史记· 匈奴列传》: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,“封于狼居胥山,禅姑衍,临瀚海而还,是后匈奴远遁,而幕南无王庭”。《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 元狩四年(前119),“大
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三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东明县:五霸冈,“《志》云:春秋时齐晋会盟处也。亦曰霸王冈。相传项羽救邯郸时曾驻此冈”。
即今江西大余县西内良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内良隘“府西北百里。相近有沙村等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