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归河
又称六冲河。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南。为乌江北源。源出赫章县北,在黔西县南与三岔河汇合后称鸭池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六归河“在水西城西三十余里。自山箐中汇流而东出,经岩石间,湍流峻急, 阔处几数十丈,涉渡为艰。夷人以阁鸭江为外险,六归河为内险,下流入于乌江”。
又称六冲河。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南。为乌江北源。源出赫章县北,在黔西县南与三岔河汇合后称鸭池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六归河“在水西城西三十余里。自山箐中汇流而东出,经岩石间,湍流峻急, 阔处几数十丈,涉渡为艰。夷人以阁鸭江为外险,六归河为内险,下流入于乌江”。
明置,在今湖南炎陵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酃县: 黄烟堡 “有衡州卫官兵戍守”。后裁。
元至正中改永宁路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明洪武四年(1371)降为永宁安抚司,移治今四川叙永县东城。八年(1375)复升为永宁宣抚司,属四川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二县及
在今河北抚宁县西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永平府: 兔耳山 “双峰尖耸,状类兔耳”。因名。《金史·太宗纪》: 天会元年 (1123),张觉据平州归宋,金将 “阇母及张觉战于兔耳山,阇母败绩”。即此。古山
①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赤化镇。东晋为益昌县治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赤化县。②即今贵州遵义市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于此置遵义府及遵义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遵义府遵义县:“元播州总管。洪武五
即今陕西户县东南太平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26鄠县:“太平谷水一名林谷水,即清渠水之上流也,源亦出终南山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5:太平谷水“在鄠县东南三十里。阔七步,深二尺,其底并碎砂石。北流入长安县界
即今湖北天门市南三十六里岳口镇。清乾隆年间移县丞驻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
即今广西容县东北自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容县:自良驿“在县东北七十里。路出藤县”。
在今陕西华县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与东石桥水会,故沈水也。水南出马岭山,北流径武平城东。石桥水又径郑城东。水有故石梁,《述征记》曰:郑城东西十四里,各有石梁者也。又北径沈阳城北注于渭。”
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惠民、济阳、商河三县析置,治仁风镇(今山东济阳县东北仁风镇)。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115师教导旅政治部杨忠主任而命名。1949年改名惠济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
即甄夫人墓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东西二灵芝村之间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昭甄后传》: 明帝太和四年 (230) 十一月,“以后旧陵庳下,使 (甄)像兼太尉,持节诣邺,昭告后土,十二月,改葬朝阳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