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八面山

八面山

①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,接桂东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兴宁县:八面山“峭险壁立,延袤二百余里,登之可见郴、衡、吉、赣诸郡。又山中有上洞、中洞及雷家洞, 皆深险,素为贼窟。嘉靖末,‘瑶贼’黄积珠等据险肆掠,寻就擒。隆庆二年, ‘瑶贼’谢福通复猖獗于此,官军讨平之,因置堡戍于此”。

②在今湖南龙山县西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州》:八面山“横亘百里,接四川酉阳州界”。

③在今江西井冈山市(茨坪)西北、湘赣交界处。海拔1800余米。为井冈山最高哨口,是通往湖南酃县(今炎陵县)的要隘。为五大哨口之一。南通大井,东通上井,十分险要。1928年10月设哨。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。

④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黔江县:八面山在“县西二里。山分八面。上有池,周回百顷,四时不竭”。

⑤在今四川洪雅县南。明嘉靖《洪雅县志》卷1:八面山“在县南,与峨眉山对峙,广长数十里。山有八面,视之如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洪雅县“九胜山”条下:“八面山在县南三十里。峰峦高峻,黛色参差,八面如一,因名。”


(1)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西北,湘、赣二省交界处。海拔1800多米。为井冈山最高哨口,气势雄伟,是通往湖南炎陵县的要隘,为五大哨口之一。山上有小路两条,南通大井,东通上井,哨口设在两路交叉地。通往山下有一陡峭小路,十分险要。1928年10月设哨,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。当年红军构筑的石块胸墙和土木工事清晰可见。 (2)在湖南省资兴、桂东两市县境。为罗霄山脉分支之一,由石英砂岩等多种岩石构成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北连万洋山,南接骑田岭,东邻诸广山。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,同名主峰(2042米)在资兴市东。植被茂密,多灌木丛,动植物资源丰富。盛产药材。山峭险壁立,延袤100千米。明嘉靖末,瑶人黄积珠等据险反抗官军。隆庆二年(1568年),瑶人谢福通起事于此。官军镇压后,置堡戍守。抗日战争时期为湘粤赣游击队活动中心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杏坛墟

   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南杏坛镇。民国《顺德县志》卷3 《津渡》:“杏坛”有长行渡。

  • 阳樊

    一名樊,春秋周邑,后属晋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),晋文公定王室,“次于阳樊”。四月,晋侯朝王,王“与之阳樊”。即此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内郡修武县“有阳樊”。注:服虔

  • 特古斯塔柳

    即今新疆巩留县。清祁韵士 《西陲要略》 卷3: 厄鲁特营屯田 “曰特古斯塔柳”。

  • 蛮王城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三十里茶陵山顶。《清一统志 ·澧州二》: 蛮王城 “相传五代梁将武平破蛮王之所”。

  • 荔浦县

    亦作荔蒲县。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四十里青山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荔浦县: “因荔水为名。” 三国吴属始安郡。南朝宋属始建国。齐复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荔州治。贞观十二

  • 文种墓

    在今浙江绍兴市城内府山(又名卧龙山)北麓。文种,字少禽,一作子禽。楚国郢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)人。春秋末为越国大夫。吴越之战,越国战败,范蠡随句践入质于吴,文种留越,主持国政。句践归国后

  • 仓山

    在今山东莱阳市东五十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莱阳县“有仓山、林寺、福阜三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登州府:仓山“山旧产铁”。

  • 东江口营

    在今陕西宁陕县东北江口回族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东江口营“在宁陕厅北二百四十里。嘉庆七年移长安县斗门镇主簿驻此,改隶宁陕厅。嘉庆十九年设都司驻守”。即今陕西省宁陕县东北江口镇。清嘉庆五年(180

  • 青石山

    ①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青石县: 青石山 “在县东南,水路五十九里。旧巴、蜀分界,累年未分,一朝密雾,石为之裂破,从上至下,直若引绳,因此定遂、合二州之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7青石县:

  • 陈独秀墓

    在今安徽安庆市北门外大龙山麓。陈独秀(1879—1942)字仲甫,号实庵。安徽怀宁人。早年留学日本。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。1920年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,1921年在中共一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