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赋岭
一名八缚岭。有南北二岭,南岭在山西和顺县西九十里,称武山;北岭在和顺县西北八十里,称轑山。《寰宇记》卷44:“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, 名八赋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3和顺县:八赋岭“在县西百余里, 两山对峙, 如八字然”。
又称八缚岭。在山西省和顺县西。两岭对峙,形似八字,故名。旧有两关,黑虎关在八赋岭北,有公路通榆次、太原。青龙关在八赋岭南,现属榆社县。地颇险要,清时设巡检司防守。抗日战争中有“华北地区抗日井冈山”之称。
一名八缚岭。有南北二岭,南岭在山西和顺县西九十里,称武山;北岭在和顺县西北八十里,称轑山。《寰宇记》卷44:“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, 名八赋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3和顺县:八赋岭“在县西百余里, 两山对峙, 如八字然”。
又称八缚岭。在山西省和顺县西。两岭对峙,形似八字,故名。旧有两关,黑虎关在八赋岭北,有公路通榆次、太原。青龙关在八赋岭南,现属榆社县。地颇险要,清时设巡检司防守。抗日战争中有“华北地区抗日井冈山”之称。
即今福建长泰县东北鼓鸣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1漳州 《景物下》: 鼓鸣山,“ 《旧经》 云,每风雨晦冥,常闻鼓声,因名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长泰县 “吴田山” 条下: “县北迤东四十里有鼓鸣
在今陕西铜川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九年(384),苻坚围姚苌于赵氏坞,“后秦军中无井,秦人塞安公谷,堰同官水以困之”。即此。
明景泰三年 (1452) 置,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倒马关。明景泰元年(1450年)置,治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倒马关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裁。
隋开皇三年(583)改伍城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3玄武县:“因玄武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蜀郡。唐属梓州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为中江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初改伍城县置,治今四
明置,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 (鱼洞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重庆府巴县 “朝天驿” 条内:“《志》 云: 府南六十里有鱼洞水驿。万历元年,改鱼洞为土闹坝。”
即今四川乐至县西北二十五里放生乡。清光绪 《乐至县志》 卷2: 咸丰十年 (1860),“张逆(指白莲教首领张子总) 复夥彭匪犯县西放生铺、高寺场等处”。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宜黄县东。地当宜黄水侧,故名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复置,属抚州。八年 (625) 又废。北宋开宝三年 (97
在今江西进贤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进贤县: 港南山在 “县南十里。其山平夷,旁即驿路。南接云桥,北通罗溪”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曲靖市。清康熙七年(1668)废。
①一作南安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南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华容县东二里赵家湖侧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华容县。②北魏太和十三年(489)置,为郢州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。十八年(494)为南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