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元城县

元城县

①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沙鹿旁(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元城县注:“应劭曰: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, 因而遂氏焉。”三国魏为阳平郡治。北魏属魏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魏州。移治古殷城(今山东莘县西南),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并入贵乡县。圣历二年(699)复置,移治王莽城(今大名县东北)。开元十三年(725)又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,并与贵乡县同治。五代唐改名兴唐县,后晋复名元城县。北宋为大名府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并入大名县,寻复置,为大名路治。明为大名府治,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移治今大名县。1913年并入大名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阳平郡。寄治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魏移治今宁阳县南。


古旧县名。西汉置。治今河北省大名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,因而遂氏焉。”属魏郡。三国魏属阳平郡。西晋为阳平郡治。东魏天平初改属魏尹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,移治今山东省莘县朝城东北。属魏州,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并入贵乡县,圣历二年(699年)复置。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,与贵乡县同为魏州治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改为兴唐县,晋复旧名。宋、金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、大名府路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大名县,后复置。为大名路治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移治今大名县,为大名府治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后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治。1913年裁府,并元城县入大名县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冀南行署曾设此,1949年仍并入大名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塘港关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南塘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钟祥县: 塘港关在 “府南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龙首渠

   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。西汉武帝时开凿。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,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。渠经商颜山(今名铁镰山)下,土松渠岸易崩,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,长十余里。历十余年始通。《史记·河渠书

  • 初兴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新宁郡。当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。南朝梁以后废。

  • 城安县

    北魏孝昌中置,为北梁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废考阳县城 (今民权县东北),属梁郡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改为考城县。

  • 水打田

    即今湖南凤凰县南二十二里水打田乡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水打田“两面高山,中间羊肠一线,计长二十余里,前后隘口极为紧险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凤凰县城南部。水打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300。古为通麻

  • 博瓦子阑干

    在今新疆于田县西南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7: 克里雅河 “又东北流经博瓦子阑干南,向北分一渠”。

  • 武阳墟

    即今江西瑞金市西南三十里武阳乡。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 卷5: 瑞金县有武阳围桥、武阳渡等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0瑞金县图: 西南有武阳围。

  • 紫金县

    1914年改永安县置,属广东潮循道。治所即今广东紫金县。以县城东北有紫金山而名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在广东省东部、东江中游东岸。属河源市。面积3940平方千米。人口80.1万。辖23镇。县人民政府驻

  • 王耨镇

    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南二十里王耨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二》:王耨店“旧设递运所, 久革”。

  • 陇干县

    北宋元祐八年(1093)置,为德顺军治。治所即今宁夏隆德县。金为德顺州治。元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元祐八年(1093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静宁县。属德顺军。金废,又升笼(即陇)竿城为陇干县,为德顺州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