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侯官县

侯官县

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省北部或内蒙古境。后废。

② “侯” 一作 “候”。东汉末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西晋为晋安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 改为原丰县,十二年 (592) 改为闽县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分闽县置,属泉州,治所在今闽侯县东南侯官镇。八年 (625) 废。长安三年 (703) 复置,仍属泉州。贞元五年 (789) 移治今福州市,为闽州治。元和三年 (808) 又废。五年再置,属福州。五代闽龙启元年 (后唐长兴四年,933) 改为闽兴县,永和元年 (后唐清泰二年,935) 复旧为长乐府治。五代汉乾祐元年 (948) 为福州治。元为福州路治。明、清为福州府治。1913年3月和闽县合并为闽侯县。

③东汉置,为张掖属国治。治所约在今甘肃高台县境。后废。


古旧县名。侯,又作候。东汉末置,治今福建省福州市。属建安郡。西晋属晋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原丰县,十二年易名闽县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复分闽县置,属泉州。治今福建闽侯县驻地甘蔗镇东南侯官镇,八年废。武周长安三年(703年)又置,仍属泉州。贞元五年(789年)移治今福州市。元和三年(808年)又废,五年再置,属福州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933年)改为闽兴县,永和元年(935年)复侯官县。元侯官县与闽县同为福州路治。明、清同为福州府治。自唐贞元后,辖州、路、府治西境。1913年与闽县合并,改设闽侯县,取闽、侯官二县首字为名。1933年仍分闽侯县置,治今闽侯县西北白沙镇。1934年复与闽县合并为闽侯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秦原

    在今甘肃清水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八年 (773) 十月,吐蕃入侵,盐州刺史李国臣 “引兵趣秦原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东。唐大历八年(773年),李国臣进攻吐蕃,曾率军至此。

  • 唐家村

    即今广东珠海市北唐家镇。清宣统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香山县图: 县东南滨海有唐家村。

  • 小丙山

    亦作小景山。在今陕西略阳县南,与大丙山相接。《寰宇记》卷135兴州顺政县:“大景山、小景山,景字本为丙,国讳改之,并在县东南七十里。”

  • 陶洪坝

    亦作桃洪坝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南。清嘉庆《泸州志》 卷11: 陶洪坝,“ 《明史》 作桃红坝。治南二十里。古蔺州地。明侯良柱等擒斩奢崇明、安邦彦于此”。

  • 平陵山

   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四年(329),苏峻将张健、韩滉等西奔,“郗鉴参军李闳追之,及于平陵山,皆斩之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广东东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河源县:平陵山

  • 神皋驿

    唐置,在今陕西高陵县北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: 神皋驿在高陵县北百五十步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北。后废。

  • 光岳楼

    在今山东聊城市旧城中心。明洪武七年(1374)以修城余料建。初名余木楼,后改东昌楼。弘治九年(1496)改名光岳楼。台基为砖石结构,高9米,占地1238平方米。楼为木构建筑,四层五间,高24米,歇山十

  • 雍山

    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雍水出雍山。” 秦置雍县,因水为名。

  • 建始殿

    三国魏文帝时洛阳正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文帝纪》 载:黄初元年 (220) 十二月,“初营洛阳宫,戊午幸洛阳”。裴松之按: “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,以建始殿朝群臣。”

  • 大昆嵛山

    即昆嵛山。一名姑余山。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