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牙台
①在今浙江海盐县城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一》:伯牙台“在海盐县东门外二十步,台侧有闻琴村、闻琴桥。相传伯牙鼓琴于此。台址犹存”。
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。清汪中《伯牙台铭》序:“自汉阳北出二里有丘焉,其广十亩,东对大别,左界汉水,石隄亘其前,月隄周其外。方志以为伯牙鼓琴,钟期听之,盖在此云。居人筑馆其上,名之曰琴台。”为著名游览区。
(1)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旧城北。相传伯牙鼓琴于此。(2)在今浙江省海盐县旧城东门外。传为伯牙鼓琴处。
①在今浙江海盐县城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一》:伯牙台“在海盐县东门外二十步,台侧有闻琴村、闻琴桥。相传伯牙鼓琴于此。台址犹存”。
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。清汪中《伯牙台铭》序:“自汉阳北出二里有丘焉,其广十亩,东对大别,左界汉水,石隄亘其前,月隄周其外。方志以为伯牙鼓琴,钟期听之,盖在此云。居人筑馆其上,名之曰琴台。”为著名游览区。
(1)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旧城北。相传伯牙鼓琴于此。(2)在今浙江省海盐县旧城东门外。传为伯牙鼓琴处。
西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西南。东晋移治今湖北当阳市。隋属南郡。唐属荆州。北宋属荆门军。元属荆门州。明洪武初移治方城(今荆沙市荆州区西北万城),属荆门府。十年(1377)废。十三年(1380)
即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汾市乡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: 濆市 “在临武县东三十里”。
即今广东阳东县西北大八镇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 卷1有第八墟。
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峨眉县: 靖彝堡 “在县西南。《志》 云: 万历初,猓彝猖獗,增设此堡以备之”。
即今广东新会市东南睦洲镇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: 新会县 “墟市” 有睦洲墟。
即八哈塔。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末罗国 “又西北陆行千里至茂门王所都缚达城”。即此。
又名报宁禅寺。北宋置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建康府:半山寺,“半山报宁禅寺,王荆公故宅也。由东门至蒋山此为半道,故以半山为名。元丰七年公病既愈,乃请以宅为寺,因赐额为报宁禅寺”。《方
即今河南新蔡县北三十八里龙口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2:咸丰八年(1858)一月,清军“退守新蔡之龙口集”。
①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)置,治所在朝鲜县(今朝鲜平壤市大同江南岸土城洞,一说即今平壤市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平安南道,黄海南、北道、江原道和咸镜南道地。西晋建兴元年(313)与朝鲜县同侨治棘城(今辽宁义
清末分隆坝二族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扎曲河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