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会稽郡

会稽郡

①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)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上海市,浙江天台山、大盘山、仙霞岭以北及皖南一角。西汉时南扩至浙江、福建全省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)徙治山阴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东汉末属扬州。南朝宋属东扬州。齐属扬州,梁复属东扬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为越州,天宝元年(742)复改会稽郡。辖境缩小至相当今浙江浦阳江(浦江县除外)、甬江、曹娥江流域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越州。

②十六国西凉置,治所在会稽县(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玉门镇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地。北周初改为晋昌郡。


(1)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年)置,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,浙江省仙霞岭、牛头山、天台山以北和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、率水流域地。西汉时扩大,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,茅山以东,浙江省大部(仅天目山和淳安以西小部地区除外)及福建省全省。东汉顺帝时移治山阴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其后辖境逐渐缩小。西晋太康初为国,永宁元年(301年)国除为郡。东晋咸和时复为国,南朝宋复为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又改越州置,治会稽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浦阳江(浦江县除外)、曹娥江及甬江流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越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为会稽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越州。后习惯上会稽郡仍为越州的别称。(2)十六国西凉置,治今甘肃省安西县境。辖境约今甘肃省安西县、敦煌市部分地区。北周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常道乡

    又称常道城、苌道城。在今河北省廊坊市西。三国魏甘露二年(257年)燕王宁之子璜被封为常道乡公,北魏孝文帝封宇文英为常道乡公,皆即此。

  • 临渠城

    即临泃城。石赵置,在今河北三河市东南。以临泃水而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六年(350),燕慕容霸伐赵,“收安乐、北平兵粮,与 (燕王) 俊会临渠”。即此。十六国后赵筑,在今河北省三河市南。因临泃水

  • 将乐县

    三国吴永安三年 (260) 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将乐县。明弘治 《将乐县志》 卷1:“传东越王时将乐西乡有乐野宫,又以邑在将溪之阳,土沃民乐,故曰将乐。” 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五年

  • 石堤谷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四年(897),韩建“拥通、沂、��、济、韶、彭、韩、陈、覃、延、丹十一王至石堤谷,尽杀之”。胡注:“石堤谷,在华州西。”

  • 史家街

    即今四川内江市西北史家镇。清道光《内江县志》卷1:史家街在“西三十里”。

  • 苏滨水

    又作恤品水、速平江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绥芬河。源出吉林东北部汪清县东盘岭,北流至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北,折而东南流经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入日本海。《金史·世纪》:“苏滨水民不听命,使斡带等至活罗海川,召诸官僚

  • 西原隰

    即今河故城县西北十八里西原隰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故城县:西有西原隰。

  • 英德府

    南宋庆元元年 (1195) 升英州置,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为英德路。五代南汉析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。南宋庆元元年(1195年)升为英德府

  • 黄亭镇

   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七十里兴田镇。元置黄亭巡司。清于此置兴田驿,因名兴田镇。

  • 安远府

    唐渤海国置,治所在宁州(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伊曼附近)。辖境约当今俄罗斯境乌苏里江支流比金河、伊曼河、阿库里河流域。辽废。渤海国置,治今俄罗斯境兴凯湖东北伊曼附近。辽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