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马山

五马山

①在今河北赞皇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赞皇县:五马山在“县东十里,上有五石马,因名。岩隙出泉,甚甘美,名曰白马泉。后魏孝昌末,赵郡豪李显甫,聚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,方五、六十里居之,即五马诸山矣”。

②在今福建明溪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归化县:“五马山在县西三十里。五峰周遭连属,其中土地蕃衍,居民殷实。溪水绕流其下。”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谓五马山“在归化县(治今明溪县)东南二十里”。

③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29延平府:五马山“在将乐县治西南。五峰森列,如驰马状”,故名。

④在今河南内黄县西。《宋史·李全传》:南宋宝庆元年(1225),彭义斌与大元兵“战于内黄之五马山”。即此。

⑤在今广西平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五马山“在城南府江南岸。突起五峰,中一峰高耸端园,与郡治相对”。

⑥在今四川蓬安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8顺庆府:五马山“在蓬州北五里。五峰高耸,势若奔马”。

⑦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5平凉府崇信县:五马山“状如五马”。故名。


古山名。(1)在今河北省鹿泉市东。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:建炎二年(1128年)二月,“武翼大夫赵邦杰聚忠义乡兵,保庆源五马山寨”,即此。(2)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。《宋史·李全传》:南宋宝庆元年(1225年),彭义斌与蒙古兵“战于内黄之五马山”,兵溃败死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底失卜站

    明初改元第四铺站置,在今黑龙江省双城市西南金城乡西大半拉子古城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“底失卜站”。

  • 通新设治局

    1939年由可鲁德令哈地方设置,驻可鲁沟 (今青海德令哈市西南可鲁沟)。1946年撤销,并入乌兰县。1939年由可鲁德令哈地方设置,治今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可鲁沟。1946年撤销,并入乌兰县。

  • 车道岭

    一名车道岘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南七十里,接定西县界。悬崖绝壁,仅通一路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大将军(徐)达师自潼关出西道,元库库退屯车道岘”。即此。

  • 甘棠县

    西魏大统末置,属宜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。隋仁寿四年(604)改为寿安县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。属宜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熊州,十六年改属谷州。隋仁寿四年(604年)改名寿安

  • 清镇县

    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以威清、镇西二卫合并设置,属安顺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清镇市。由二卫各取一字为名。民国初属贵州贵西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92年改设清镇市。古旧县名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

  • 古海峡名。一般以为是指新加坡海峡。或谓为满剌加海峡,乃取其广义,指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中间之海峡而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广州通海夷道” 云: “又五日行至海峡,蕃人谓之质,南北百里,北岸则罗越

  • 梵王渡

    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万航渡路。原为吴淞江上津渡处。初名法华渡,俗名梵王渡。近代改建成路。1964年以谐音改为万航渡路。

  • 石匣城

    亦名石匣营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石匣营在“县东北六十里。营西有石如匣,因名。旧有石闸驿在县南里许,宣德四年徙于此。宏治十七年筑城,周四里有奇, 自是增兵置守,益为要地”。

  • 金山县

    ①北周天和六年 (571) 置,属巴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永安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龙安县: 金山县以山为名。隋属金山郡。后废。②北周置,属甘州。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。寻废。③隋开皇十五年 (59

  • 田市头

    即今浙江仙居县西南田市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